了,只是味道没有夏天的那么好。
窝瓜、角瓜、大葱、辣椒……所有的种植都要作最后的处理。等收尾工作结
束后,菜园子里就只剩下老秧儿了。再把老秧儿拿耙子耙到一边,夏日的瓜果盛
宴就彻底结束了。
「反正每年都是这样的,到了冬天,就只有酸菜土豆粉条子……」晓薇无奈
地说。
阿东就安慰她说,「今年不同往日,想吃什么叔叔给你弄来,保证不会让我
家小馋猫饿着。」
原来自从开学以来,阿东每日里就去水房往晓薇的饭盒里放各种食物,绿叶
菜、干果、鸡蛋、酱牛肉、红烧鱼等换着样儿来,好些都是他从县城的饭馆里买
来的。晓薇每次打开饭盒时都很期待,看到好吃的后,脸上都会露出惊喜甜蜜的
表情。
在学校里不方便交流,放学路上晓薇就跟阿东说鱼肉或牛肉什么的真好吃,
在家里从来没吃到过。阿东就管她叫「小馋猫」,晓薇也不反驳,欣然地接受了
这个外号。
这时又听阿东叫她小馋猫,就娇宠着要打阿东,被阿东一把抱住了动弹不得。
阿东抱着晓薇走了一段,她说想要看远处,阿东就把晓薇放到脖子上,让她
骑着……
临分开时,阿东想起还有两本书要给晓薇的,就凭空取出来拿给她。晓薇早
就对阿东变魔术似地变出各种物品见怪不怪了。
回了家,弟弟眼尖,果然发现了晓薇的新钢笔和新袜子。晓薇解释说钢笔很
便宜,是同学送的礼物,袜子是自己用攒下的零用钱买的。
晓薇确实有点儿零用钱。上了初中后,妈妈怕女儿在外面有需要的地方,偶
尔会给些零花钱,五角、一元的都有,晓薇很节省都攒着没花。晓薇有一次还跟
阿东炫耀说快攒到十元了。阿东夸张地表示这是一笔巨款。
小虎还要嚷嚷着要去对妈妈讲,晓薇拿出巧克力堵住了他的嘴,还把《一千
零一夜》拿给他看。
开学之后,阿东果然如约给晓薇带来了好多书,嘱咐晓薇看够了再还回来换
新的。其实根本不必还的,但是晓薇家地方小,又没有书架,不还的话半学期下
来就会积好高一摞,太显眼了。
秋天到了,林间小径上黄叶积了薄薄的一层,自行车轱辘滚在上面很柔和的
感觉,晓薇放学经过这一段时很开心。然而一场秋雨一场凉,很快落叶就混在尘
泥里了,再加气温稍有些冷,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又过了几天,晓薇换上了妈
妈给积的毛衣,脚上换了双稍厚实的鞋子。
农忙假到了,这天学校提前两个小时放学。晓薇正要骑车回家,却发现车子
没气了。阿东帮她查看了一下,发现是被蒺藜给扎破了车胎,就推到修车铺去粘
车带。
农忙假一共放了七天,村里家家户户都正忙着收拾秋儿,主要的农活儿是收
苞米。要先拿镰刀把苞米秆(音该)子割倒,再将苞米棒子掰下来扔成一堆堆的,
然后拿车将苞米棒子装满拉到园子里,最后再将苞米秆(音该)子打成捆拉回家
里垛成垛。园子里早已平整好了,地面都用磙子压实了。
这年的收成似乎不错,农民们干活时脸上的笑容都收不住,从天刚亮一直忙
到天全黑。就连狗都不闲着,阿东有好几次看到农户家的狗跟着主人们下地。
虽然是收获的季节,但这农活儿仍然是很累人的。一身土一身汗就不必说了,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第二天还要强挺着爬起来,一点儿不敢耽误。万一要是秋收
时赶上了下雨,人们只能在泥水里打滚,更加糟心更加劳累不说,收回来的粮食
还很容易捂了(霉烂)。
还有就是人不收的话麻雀就帮着收了,谷子地里麻雀一群一群的好几百只集
体起落,看上去特别壮观。
秋收是农村里最累的活儿,要比春耕还要累,家里的劳动力不足或者畜力不
够的,就想办法和村里的亲戚插伙儿干活。
当然了,要是细论起来整个村子都是沾亲带故的,除了少数几个外来户,上
溯到三五代晓薇家能和村里任何一家连上亲戚关系。只不过按村里的习俗,出了
五服(五代之前的血缘关系)就不算亲戚了。
究其历史,早年前好些村落往往只是由一两户人家慢慢发展而来的,所以村
庄的名字就很有特色,像赵家围子、张家围子、李家围子……
最亲的当然是亲兄弟或者父母子女了。晓薇的爷爷奶奶就在本村,但是年老
体衰,也种了些地,但是不太多。晓薇有三个姑姑远嫁到外村,还有两个大爷
(大伯)也在本村。这些亲戚家一家比一家穷,平时说是可以互相帮趁着,但实
际上遇上大事时谁也帮不上谁的忙。
当然别的家族情况也差不多,整个地区的农村里生活的全是穷困农民。所谓
穷困的标准就是忙忙碌碌一整年,到头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
窝瓜、角瓜、大葱、辣椒……所有的种植都要作最后的处理。等收尾工作结
束后,菜园子里就只剩下老秧儿了。再把老秧儿拿耙子耙到一边,夏日的瓜果盛
宴就彻底结束了。
「反正每年都是这样的,到了冬天,就只有酸菜土豆粉条子……」晓薇无奈
地说。
阿东就安慰她说,「今年不同往日,想吃什么叔叔给你弄来,保证不会让我
家小馋猫饿着。」
原来自从开学以来,阿东每日里就去水房往晓薇的饭盒里放各种食物,绿叶
菜、干果、鸡蛋、酱牛肉、红烧鱼等换着样儿来,好些都是他从县城的饭馆里买
来的。晓薇每次打开饭盒时都很期待,看到好吃的后,脸上都会露出惊喜甜蜜的
表情。
在学校里不方便交流,放学路上晓薇就跟阿东说鱼肉或牛肉什么的真好吃,
在家里从来没吃到过。阿东就管她叫「小馋猫」,晓薇也不反驳,欣然地接受了
这个外号。
这时又听阿东叫她小馋猫,就娇宠着要打阿东,被阿东一把抱住了动弹不得。
阿东抱着晓薇走了一段,她说想要看远处,阿东就把晓薇放到脖子上,让她
骑着……
临分开时,阿东想起还有两本书要给晓薇的,就凭空取出来拿给她。晓薇早
就对阿东变魔术似地变出各种物品见怪不怪了。
回了家,弟弟眼尖,果然发现了晓薇的新钢笔和新袜子。晓薇解释说钢笔很
便宜,是同学送的礼物,袜子是自己用攒下的零用钱买的。
晓薇确实有点儿零用钱。上了初中后,妈妈怕女儿在外面有需要的地方,偶
尔会给些零花钱,五角、一元的都有,晓薇很节省都攒着没花。晓薇有一次还跟
阿东炫耀说快攒到十元了。阿东夸张地表示这是一笔巨款。
小虎还要嚷嚷着要去对妈妈讲,晓薇拿出巧克力堵住了他的嘴,还把《一千
零一夜》拿给他看。
开学之后,阿东果然如约给晓薇带来了好多书,嘱咐晓薇看够了再还回来换
新的。其实根本不必还的,但是晓薇家地方小,又没有书架,不还的话半学期下
来就会积好高一摞,太显眼了。
秋天到了,林间小径上黄叶积了薄薄的一层,自行车轱辘滚在上面很柔和的
感觉,晓薇放学经过这一段时很开心。然而一场秋雨一场凉,很快落叶就混在尘
泥里了,再加气温稍有些冷,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又过了几天,晓薇换上了妈
妈给积的毛衣,脚上换了双稍厚实的鞋子。
农忙假到了,这天学校提前两个小时放学。晓薇正要骑车回家,却发现车子
没气了。阿东帮她查看了一下,发现是被蒺藜给扎破了车胎,就推到修车铺去粘
车带。
农忙假一共放了七天,村里家家户户都正忙着收拾秋儿,主要的农活儿是收
苞米。要先拿镰刀把苞米秆(音该)子割倒,再将苞米棒子掰下来扔成一堆堆的,
然后拿车将苞米棒子装满拉到园子里,最后再将苞米秆(音该)子打成捆拉回家
里垛成垛。园子里早已平整好了,地面都用磙子压实了。
这年的收成似乎不错,农民们干活时脸上的笑容都收不住,从天刚亮一直忙
到天全黑。就连狗都不闲着,阿东有好几次看到农户家的狗跟着主人们下地。
虽然是收获的季节,但这农活儿仍然是很累人的。一身土一身汗就不必说了,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第二天还要强挺着爬起来,一点儿不敢耽误。万一要是秋收
时赶上了下雨,人们只能在泥水里打滚,更加糟心更加劳累不说,收回来的粮食
还很容易捂了(霉烂)。
还有就是人不收的话麻雀就帮着收了,谷子地里麻雀一群一群的好几百只集
体起落,看上去特别壮观。
秋收是农村里最累的活儿,要比春耕还要累,家里的劳动力不足或者畜力不
够的,就想办法和村里的亲戚插伙儿干活。
当然了,要是细论起来整个村子都是沾亲带故的,除了少数几个外来户,上
溯到三五代晓薇家能和村里任何一家连上亲戚关系。只不过按村里的习俗,出了
五服(五代之前的血缘关系)就不算亲戚了。
究其历史,早年前好些村落往往只是由一两户人家慢慢发展而来的,所以村
庄的名字就很有特色,像赵家围子、张家围子、李家围子……
最亲的当然是亲兄弟或者父母子女了。晓薇的爷爷奶奶就在本村,但是年老
体衰,也种了些地,但是不太多。晓薇有三个姑姑远嫁到外村,还有两个大爷
(大伯)也在本村。这些亲戚家一家比一家穷,平时说是可以互相帮趁着,但实
际上遇上大事时谁也帮不上谁的忙。
当然别的家族情况也差不多,整个地区的农村里生活的全是穷困农民。所谓
穷困的标准就是忙忙碌碌一整年,到头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