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地滑向充满着困惑、混乱与无限可能的市场之海。东北的阵痛
与深圳的崛起遥相呼应,自此,中国迎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
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些奋进之人迎来了莫大的机遇,那些懒惰之人
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中央的做法给了国企一个大大的警示的同时,也给新中国的
市场注入了一道新的活力。
为了巩固思想,1994年11月2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
199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保持
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完善
宏观管理体制;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管理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申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必然是要做领头羊的,一车间
与二车间由于效益问题,开始大量裁撤工人,三车间是申钢的营收主力,同样也
裁撤了一部分顽固分子,转而吸纳了一部分一车间和二车间的优秀工人,进行了
小范围的扩张和重组,借着这次改革,汪国涵正式转正,出任了申钢的厂长,上
面也派了一个书记下来坐镇这一次改革,经历过小小的动乱之后,申钢在1994年
底逐渐恢复了状态,与之对应而来的,就是整个申钢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汪国涵
获得了极大的表彰。
在这场风波之下,张春林的研究所是唯一没有裁人的地方,经过半年的技术
攻关,特种钢的逆向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剩下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全部
提交到部队让他们去解决,张春林难得的轻松了下来,于此同时,他以及他研究
所所做出的贡献也被提了上去,表彰是少不了的,但肯定是内部封赏,不会大肆
宣传。另外得益于这半年多的研究,他的研究所在药剂方面获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帮助申钢在选矿上进行了不小的改革的同时,也帮助申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
波大的提升。其实最让张春林感到开心的是,他身边随时跟着的安保人员终于撤
了,他也终于能在没有人监视的情况下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与这里不同的是,县里的变化就太大了,曹轩打来的电话基本都是替他老子
诉苦的,下面已经为了安置下岗职工忙得焦头烂额,幸好他的工地能为他老子分
担一点,而张春林的制衣工厂也被动得再次扩大,反正现在销量以及效益都不愁,
张春林干脆再一次回了老家,这一次他要将制衣工厂再一次扩张,尽量地帮助县
里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县里,张春林第一时间就去了县委办公室,将自己的计划
书往曹书记面前一撂,他就躺在沙发上睡着了,为了这份计划书,他拉着师父师
母收集数据,制定计划,忙活了一整个星期连觉都没睡,来的路上他就已经睡了
一路,到现在还没补过来。
曹书记自然不会喊醒他,看着手上的计划书,老曹书记震惊得无以复加,这
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如果真的能够实施,那何止是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
问题,整个县里的经济都会因此而蓬勃发展,可是操持这件事的人睡得正香,他
也不敢把他从沙发上拉起来询问,堂堂一个县委书记像是砧板上的老鼠一样来回
窜,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这一觉,张春林整整睡了一天一夜,等他再睁开眼的时候,肚子早就已经饿
得轱辘直叫了,曹书记哪里还容得他继续睡,赶忙拉着他来到县委食堂,安排厨
师炒菜的功夫他就在一边问了起来。
「这个产业园?到底要怎么搞?」
「先立项,报批的同时先把地征了,尽量节约时间,现在中央也很急,手续
上稍微违一点规出不了事,我们先把纺织产业园的项目给拿到手,接下来我先投
资一个内衣厂,用工规模,按照二千人的标准来。除了这个项目,我师父还可以
拉来一个港商投资的服装厂,用工可以按照五千人的标准来建,有了这两个项目,
接下来你可以把纱厂,布料厂,印染厂这些配套都往产业园里拉,具体能不能搞
成功,就看你们自己了。产业园区的建设你交给曹轩不就行了,他的施工队正好
可以扩大用工规模,只要再拉来三个五个像模像样的工厂,咱们县的经济就算彻
底盘活了。」咬着馒头,张春林一边把菜往自己嘴里塞着一边说道。
饭上来的很快,曹轩安排厨师三班待命,为的就是等张春林醒来的时候能够
赶快吃上一口热饭。
「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这个饼画得太大,如果操作成功,他说不定就得
上市委里去转转了,头衔还不能是副的。
「我生产情趣用品的工厂也要搬过来,这是西沟村的发家厂子,现在效益也
不错,碍于西沟村的道路条件我也没办法将厂子再扩张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挪
过来,到时候你给我安排个角落就行,毕竟咱们这个项目是纺织产业园,擦边球
打打可以,别回头组织真的调查起来出了纰漏。」
「你放心,我让曹轩给你找一块好地方,基础的地方全包在我身上了。」
「钱!关键是钱!」
「这个你放心,我还是能从市里要到一点资金,至于不够的先欠着,我自己
儿子的施工队,这个问题让他去处理,对了,你二姨也得安抚安抚工人,特殊时
期。」
「工人熬不了太久,港商的工厂建设也是需要施工队的,他们不可能从香港
带自己的施工队过来,让曹轩多招一点人,等到开始建设港商工厂的时候,资金
就能回笼一些了。这笔钱要先用来发工资,至于建筑材料,先让供应商们赊着,
半年结一次账,分批付款。」
「好主意!这样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将整个项目盘活了。」
「水电和其他基础项目也要及时跟进。」
「这个没问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
与深圳的崛起遥相呼应,自此,中国迎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
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些奋进之人迎来了莫大的机遇,那些懒惰之人
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中央的做法给了国企一个大大的警示的同时,也给新中国的
市场注入了一道新的活力。
为了巩固思想,1994年11月2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
199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保持
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完善
宏观管理体制;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管理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申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必然是要做领头羊的,一车间
与二车间由于效益问题,开始大量裁撤工人,三车间是申钢的营收主力,同样也
裁撤了一部分顽固分子,转而吸纳了一部分一车间和二车间的优秀工人,进行了
小范围的扩张和重组,借着这次改革,汪国涵正式转正,出任了申钢的厂长,上
面也派了一个书记下来坐镇这一次改革,经历过小小的动乱之后,申钢在1994年
底逐渐恢复了状态,与之对应而来的,就是整个申钢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汪国涵
获得了极大的表彰。
在这场风波之下,张春林的研究所是唯一没有裁人的地方,经过半年的技术
攻关,特种钢的逆向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剩下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全部
提交到部队让他们去解决,张春林难得的轻松了下来,于此同时,他以及他研究
所所做出的贡献也被提了上去,表彰是少不了的,但肯定是内部封赏,不会大肆
宣传。另外得益于这半年多的研究,他的研究所在药剂方面获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帮助申钢在选矿上进行了不小的改革的同时,也帮助申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
波大的提升。其实最让张春林感到开心的是,他身边随时跟着的安保人员终于撤
了,他也终于能在没有人监视的情况下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与这里不同的是,县里的变化就太大了,曹轩打来的电话基本都是替他老子
诉苦的,下面已经为了安置下岗职工忙得焦头烂额,幸好他的工地能为他老子分
担一点,而张春林的制衣工厂也被动得再次扩大,反正现在销量以及效益都不愁,
张春林干脆再一次回了老家,这一次他要将制衣工厂再一次扩张,尽量地帮助县
里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县里,张春林第一时间就去了县委办公室,将自己的计划
书往曹书记面前一撂,他就躺在沙发上睡着了,为了这份计划书,他拉着师父师
母收集数据,制定计划,忙活了一整个星期连觉都没睡,来的路上他就已经睡了
一路,到现在还没补过来。
曹书记自然不会喊醒他,看着手上的计划书,老曹书记震惊得无以复加,这
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如果真的能够实施,那何止是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
问题,整个县里的经济都会因此而蓬勃发展,可是操持这件事的人睡得正香,他
也不敢把他从沙发上拉起来询问,堂堂一个县委书记像是砧板上的老鼠一样来回
窜,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这一觉,张春林整整睡了一天一夜,等他再睁开眼的时候,肚子早就已经饿
得轱辘直叫了,曹书记哪里还容得他继续睡,赶忙拉着他来到县委食堂,安排厨
师炒菜的功夫他就在一边问了起来。
「这个产业园?到底要怎么搞?」
「先立项,报批的同时先把地征了,尽量节约时间,现在中央也很急,手续
上稍微违一点规出不了事,我们先把纺织产业园的项目给拿到手,接下来我先投
资一个内衣厂,用工规模,按照二千人的标准来。除了这个项目,我师父还可以
拉来一个港商投资的服装厂,用工可以按照五千人的标准来建,有了这两个项目,
接下来你可以把纱厂,布料厂,印染厂这些配套都往产业园里拉,具体能不能搞
成功,就看你们自己了。产业园区的建设你交给曹轩不就行了,他的施工队正好
可以扩大用工规模,只要再拉来三个五个像模像样的工厂,咱们县的经济就算彻
底盘活了。」咬着馒头,张春林一边把菜往自己嘴里塞着一边说道。
饭上来的很快,曹轩安排厨师三班待命,为的就是等张春林醒来的时候能够
赶快吃上一口热饭。
「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这个饼画得太大,如果操作成功,他说不定就得
上市委里去转转了,头衔还不能是副的。
「我生产情趣用品的工厂也要搬过来,这是西沟村的发家厂子,现在效益也
不错,碍于西沟村的道路条件我也没办法将厂子再扩张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挪
过来,到时候你给我安排个角落就行,毕竟咱们这个项目是纺织产业园,擦边球
打打可以,别回头组织真的调查起来出了纰漏。」
「你放心,我让曹轩给你找一块好地方,基础的地方全包在我身上了。」
「钱!关键是钱!」
「这个你放心,我还是能从市里要到一点资金,至于不够的先欠着,我自己
儿子的施工队,这个问题让他去处理,对了,你二姨也得安抚安抚工人,特殊时
期。」
「工人熬不了太久,港商的工厂建设也是需要施工队的,他们不可能从香港
带自己的施工队过来,让曹轩多招一点人,等到开始建设港商工厂的时候,资金
就能回笼一些了。这笔钱要先用来发工资,至于建筑材料,先让供应商们赊着,
半年结一次账,分批付款。」
「好主意!这样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将整个项目盘活了。」
「水电和其他基础项目也要及时跟进。」
「这个没问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