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站在一旁的内侍顿时战战兢兢,不敢应声,只得低头候命。
刘义隆冷哼一声,沉声道:「传旨!即刻召集王僧绰、徐湛之、江湛、何尚
之、刘义恭五位爱卿,朕要与他们商议处置此事!刘劭、刘濬屡教不改,仍然如
此悖逆,朕若再不严惩,则何以正朝纲,又何以护国法?」
「是!」闻言的侍卫即刻前往三人居所之处进行通报召唤。
次日清晨,建康台词的式乾殿内,四周散发出一阵肃杀的气氛。
王僧绰、徐湛之、江湛、何尚之、刘义恭五人齐聚殿中,他们在了解大体情
况后此刻个个均是一派凝重的神色。
刘义隆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如水,目光扫过四周,全身带着几分威严与怒
意。
殿内虽然有香炉发出袅袅青烟,却依然掩盖不住那股无形的压迫感。
「众卿——」
刘义隆率先开口,声音低沉却字字如刀:「近日朕接密折,称太子刘劭与始
兴王刘濬暗中窝藏巫蛊妖女严道育,私设别院,行秽乱之事,更有谋逆之嫌。朕
心甚痛,欲听诸卿之议,此事当如何处置?」
此言一出,殿内霎时鸦雀无声。
群臣面面相觑,皆知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
片刻后,中书令何尚之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太子乃国之储君,始兴
王亦是皇室宗亲,此事若真,固当严惩,然臣以为,须得查明真相,方可定论。
告密之人未必可信,若有小人借机构陷,恐伤皇室和睦。」
何尚之言辞谨慎,显然不愿贸然附和废黜之议。
刘义隆冷哼一声,目光转向尚书令徐湛之,沉声道:「徐卿,你意如何?」
徐湛之素来与刘劭交好,此刻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恭声道:「陛下,
臣以为何中书言之有理。太子与始兴王皆是陛下亲子,忠孝之心,臣不敢妄议。
严道育之事,巫蛊之乱时已然株连甚广,如今若再兴大狱,恐动摇国本。臣请陛
下三思,命人彻查,以正视听。」
刘义隆闻言,脸色愈发阴沉,怒道:「彻查?朕已是查得够多了!巫蛊之乱,
严道育逃匿京口,朕念她一介女流,未予深究,不想她竟如此大胆,居然又在勾
引太子,秽乱朝纲,且仍旧进行密谋暗害策划!刘劭身为储君,不思进取,反与
妖女厮混,欲图谋不轨,此举置朕于何地?置社稷于何地?」
殿内群臣见陛下震怒,皆低头不敢言。
吏部尚书江湛乃朝中重臣,素以稳重著称,此刻也不得不开口:「陛下,臣
以为,如何处置太子之事,固当慎重,然严道育既为巫蛊要犯,断不可留。臣请
陛下即刻下旨,捕拿严道育,严加审讯,查其是否真有谋逆之举。至于太子与始
兴王,臣请陛下暂缓处置,待真相大白,再行定夺。」
江湛此言,试图两边讨好,既附和陛下惩治严道育,又为刘劭、刘濬开脱。
然而刘义隆却不领情,拍案怒道:「捕拿严道育?她若无刘劭与刘濬二人庇
护,焉能逍遥至今?江卿,你莫非也以为朕该姑息养奸?」
江湛额头顿时便冷汗涔涔,忙不迭的自辩道:「臣不敢!臣只求陛下以社稷
为重,勿因一时之怒,伤及皇嗣。」
「社稷为重?」
刘义隆冷笑连连:「太子若真忠于社稷,怎会与妖女私通,且再行咒诅谋逆
之举,置朕安危存亡于不顾?朕看他心中,早已无君无父!还有刘濬,朕待他不
薄,多次犯法均予以宽宥,现在他却与刘劭同谋意欲暗害朕,此等贼子如此悖逆,
朕若不废黜并严惩二人,日后将如何服众,法纪威信何存?」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皆是一震。
废黜太子与始兴王,乃是国之大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野动荡。
尚书仆射徐湛之见状,忙出列道:「陛下三思!太子乃国之根本,若轻言废
黜,恐外敌窥伺,内乱蜂起。臣请陛下暂缓决断,命三司会审,查明严道育是否
真有巫蛊之举,再议太子与始兴王之罪。」
徐湛之此言,试图以缓兵之计平息陛下怒火,然而刘义隆却不耐烦道:「三
司会审?徐卿,你莫非以为朕连自家子嗣都管不了?刘劭如此作为,早已不配为
太子!且此前诸多罪行,已足够查处问罪,朕意已决,今日便要定下废黜之事!」
群臣闻言,皆是大惊。
废黜太子,非同小可,若无确凿证据,恐难服众。
大将军江夏王刘义恭以谨慎的语气提道:「陛下,臣弟以为,废黜太子,需
得宗室与朝臣共议。太子虽有过失,然谋逆之罪,尚无实证。臣请陛下召宗室诸
王入京,共商此事,以安朝野。」
刘义隆眯起眼,盯着刘义恭,冷声道:「五弟,你也不是不知道二人秉性如
何,此前你处置政事的时候,彼等已然多次行为不端,在鲜卑索虏入寇之时,亦
是统军失当,此时为何你还要为二人说情?」
刘义恭忙叩首道:「臣弟不敢!臣弟只求陛下慎重,勿因一己之怒,动摇国
本。」
侍中王僧绰带着认真的表情说道:「太子和始兴王之前已然是多行不法之举,
陛下念及骨肉之情,对其屡屡宽宥,然而彼等依旧不思悔改,妄图再行谋逆之举,
臣建议陛下应当早做决断,果断将其抓捕严惩,明正典刑,以正法纪。」
殿内气氛已然是愈发凝重,众人沉默不言,皆不敢轻易表态。
刘义隆见状,顿时便怒意稍敛,沉声道:「好!既如此,朕便听诸卿一言,
目前暂不废黜刘劭、刘濬. 然严道育必诛!朕即刻下旨,命建康府尹捕拿此女,
严加审讯!至于刘劭、刘濬,朕自定处置之策!」
众人听闻此言,皆松了一口气,忙齐声道:「陛下圣明!」
刘义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他独自起身,步入后殿。
待众人散去后,殿内回荡着余音,唯有香炉青烟,兀自袅袅上升。
[ 本章完 ]【1】【2】【3】【4】【5】【6】【7】
站在一旁的内侍顿时战战兢兢,不敢应声,只得低头候命。
刘义隆冷哼一声,沉声道:「传旨!即刻召集王僧绰、徐湛之、江湛、何尚
之、刘义恭五位爱卿,朕要与他们商议处置此事!刘劭、刘濬屡教不改,仍然如
此悖逆,朕若再不严惩,则何以正朝纲,又何以护国法?」
「是!」闻言的侍卫即刻前往三人居所之处进行通报召唤。
次日清晨,建康台词的式乾殿内,四周散发出一阵肃杀的气氛。
王僧绰、徐湛之、江湛、何尚之、刘义恭五人齐聚殿中,他们在了解大体情
况后此刻个个均是一派凝重的神色。
刘义隆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如水,目光扫过四周,全身带着几分威严与怒
意。
殿内虽然有香炉发出袅袅青烟,却依然掩盖不住那股无形的压迫感。
「众卿——」
刘义隆率先开口,声音低沉却字字如刀:「近日朕接密折,称太子刘劭与始
兴王刘濬暗中窝藏巫蛊妖女严道育,私设别院,行秽乱之事,更有谋逆之嫌。朕
心甚痛,欲听诸卿之议,此事当如何处置?」
此言一出,殿内霎时鸦雀无声。
群臣面面相觑,皆知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
片刻后,中书令何尚之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太子乃国之储君,始兴
王亦是皇室宗亲,此事若真,固当严惩,然臣以为,须得查明真相,方可定论。
告密之人未必可信,若有小人借机构陷,恐伤皇室和睦。」
何尚之言辞谨慎,显然不愿贸然附和废黜之议。
刘义隆冷哼一声,目光转向尚书令徐湛之,沉声道:「徐卿,你意如何?」
徐湛之素来与刘劭交好,此刻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恭声道:「陛下,
臣以为何中书言之有理。太子与始兴王皆是陛下亲子,忠孝之心,臣不敢妄议。
严道育之事,巫蛊之乱时已然株连甚广,如今若再兴大狱,恐动摇国本。臣请陛
下三思,命人彻查,以正视听。」
刘义隆闻言,脸色愈发阴沉,怒道:「彻查?朕已是查得够多了!巫蛊之乱,
严道育逃匿京口,朕念她一介女流,未予深究,不想她竟如此大胆,居然又在勾
引太子,秽乱朝纲,且仍旧进行密谋暗害策划!刘劭身为储君,不思进取,反与
妖女厮混,欲图谋不轨,此举置朕于何地?置社稷于何地?」
殿内群臣见陛下震怒,皆低头不敢言。
吏部尚书江湛乃朝中重臣,素以稳重著称,此刻也不得不开口:「陛下,臣
以为,如何处置太子之事,固当慎重,然严道育既为巫蛊要犯,断不可留。臣请
陛下即刻下旨,捕拿严道育,严加审讯,查其是否真有谋逆之举。至于太子与始
兴王,臣请陛下暂缓处置,待真相大白,再行定夺。」
江湛此言,试图两边讨好,既附和陛下惩治严道育,又为刘劭、刘濬开脱。
然而刘义隆却不领情,拍案怒道:「捕拿严道育?她若无刘劭与刘濬二人庇
护,焉能逍遥至今?江卿,你莫非也以为朕该姑息养奸?」
江湛额头顿时便冷汗涔涔,忙不迭的自辩道:「臣不敢!臣只求陛下以社稷
为重,勿因一时之怒,伤及皇嗣。」
「社稷为重?」
刘义隆冷笑连连:「太子若真忠于社稷,怎会与妖女私通,且再行咒诅谋逆
之举,置朕安危存亡于不顾?朕看他心中,早已无君无父!还有刘濬,朕待他不
薄,多次犯法均予以宽宥,现在他却与刘劭同谋意欲暗害朕,此等贼子如此悖逆,
朕若不废黜并严惩二人,日后将如何服众,法纪威信何存?」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皆是一震。
废黜太子与始兴王,乃是国之大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野动荡。
尚书仆射徐湛之见状,忙出列道:「陛下三思!太子乃国之根本,若轻言废
黜,恐外敌窥伺,内乱蜂起。臣请陛下暂缓决断,命三司会审,查明严道育是否
真有巫蛊之举,再议太子与始兴王之罪。」
徐湛之此言,试图以缓兵之计平息陛下怒火,然而刘义隆却不耐烦道:「三
司会审?徐卿,你莫非以为朕连自家子嗣都管不了?刘劭如此作为,早已不配为
太子!且此前诸多罪行,已足够查处问罪,朕意已决,今日便要定下废黜之事!」
群臣闻言,皆是大惊。
废黜太子,非同小可,若无确凿证据,恐难服众。
大将军江夏王刘义恭以谨慎的语气提道:「陛下,臣弟以为,废黜太子,需
得宗室与朝臣共议。太子虽有过失,然谋逆之罪,尚无实证。臣请陛下召宗室诸
王入京,共商此事,以安朝野。」
刘义隆眯起眼,盯着刘义恭,冷声道:「五弟,你也不是不知道二人秉性如
何,此前你处置政事的时候,彼等已然多次行为不端,在鲜卑索虏入寇之时,亦
是统军失当,此时为何你还要为二人说情?」
刘义恭忙叩首道:「臣弟不敢!臣弟只求陛下慎重,勿因一己之怒,动摇国
本。」
侍中王僧绰带着认真的表情说道:「太子和始兴王之前已然是多行不法之举,
陛下念及骨肉之情,对其屡屡宽宥,然而彼等依旧不思悔改,妄图再行谋逆之举,
臣建议陛下应当早做决断,果断将其抓捕严惩,明正典刑,以正法纪。」
殿内气氛已然是愈发凝重,众人沉默不言,皆不敢轻易表态。
刘义隆见状,顿时便怒意稍敛,沉声道:「好!既如此,朕便听诸卿一言,
目前暂不废黜刘劭、刘濬. 然严道育必诛!朕即刻下旨,命建康府尹捕拿此女,
严加审讯!至于刘劭、刘濬,朕自定处置之策!」
众人听闻此言,皆松了一口气,忙齐声道:「陛下圣明!」
刘义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他独自起身,步入后殿。
待众人散去后,殿内回荡着余音,唯有香炉青烟,兀自袅袅上升。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