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22
第三十二章 小村土皇帝
告别了段英,侯卫东到交通局去找朱兵。
事情办得很顺利,侯卫东取了钱,又从交通局提出了自己的皮卡车。他刚刚
拿了驾照,开着新车返回了青林镇。
分管企业的唐树刚急得嘴上都起了水疱,看到侯卫东带回来的七万块钱,如
释重负地道:「侯镇是及时雨,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
唐树刚给赵永胜汇报后,几个人在会议室开了一个小会。
粟明很发愁:「镇里资金捉襟见肘,处理田大刀石场安全事故的资金缺口仍
然不小。」
侯卫东沉吟片刻,主动说道:「我知道镇上财政紧张。赵书记,粟镇长,在
回来的路上,我想了一个方案,镇政府可以不出钱也不出力,彻底解决这次危机。」
赵永胜和粟明都瞪大了眼睛:「哦?说说看。」
「我只是有个想法,还需要回上青林一趟,跟几个人好好商议一下。」
赵永胜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和粟镇长相信你能办成这件事情。」
侯卫东走后,粟明道:「我观察了侯卫东三年,让他出马办的事情,基本上
没出过差错。」
赵永胜点点头,暗道:「此子确非池中物,我的态度还要调整。」
没有秦飞跃唱对台戏,侯卫东便是赵永胜的真正下属,赵永胜也起了爱才之
心。
侯卫东回到办公室给秦大江打了一个电话:「秦书记,你把老习和曾宪刚通
知到你家,我们商议一件事情。」
侯卫东开车上了山,当着大家的面,没有拐弯抹角:「我有个想法:田大刀
人跑了,石场还在,我们可以对田大刀石场进行安全改造。只要石场能开工,赚
的钱就可以用来支付医药费和赔偿金。现在我们每家都先拿点钱出来,存进碎石
协会的账户,一部分付两位伤员的医药费,一部分整治田大刀石场。石场重新开
业后,盈利归碎石协会。」
众人都赞成这个方案,四个石场老板各出两万凑了八万块钱。侯卫东给赵、
粟两人分别打了电话,青林镇诸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习昭勇送了三万块到医院,结了前期医疗费用,曾宪刚则立刻着手整治田大
刀石场。
侯卫东下山回到办公室,粟明就打来电话,热情地道:「卫东,你到我办公
室来一趟。」
走进镇长办公室,粟明从桌子下面拿出来一叠图纸,摊在桌上:「上次你给
我说了建新镇的想法,我很赞同。我请设计院做了新镇规划,如果能成,新镇在
全沙州都是第一流。」
侯卫东看完图纸,道:「总体上很漂亮,我有一个建议,现在沙州的新型住
宅小区里有绿化等设施,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讨论了一会儿,粟明道:「赵书记对建新镇的方案一直没有兴趣,我的意思
是曲线建镇,第一幢楼就修敬老院。这一块是你在分管,严格按照图纸的位置施
工。」
侯卫东不觉头大:「粟镇,建一座楼不难。如果搞曲线建镇,基础设施怎么
办?这一关肯定绕不过去,还是应该堂堂正正提出来,在全镇干部中达成共识。」
粟明苦着脸,此时他很能体会秦飞跃为什么要和赵永胜针锋相对了。
赵永胜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可受到年龄、学历等诸多限制,他办事偏于保守,
指导思想就是不出事。而秦飞跃从乡企局下来,雄心勃勃,一心想干大事,被党
委书记赵永胜压着,施展不开拳脚,两人最终闹僵。
侯卫东回到办公室,取出工作日记,在「重要工作」一栏,加上了「筹建敬
老院」。而场镇卫生等日常性事情,则被排在了「一般工作」一栏。
在笔记本最后面,则专门记上青林石场的事情,其中「黑娃」两个字打了一
个大问号。侯卫东始终不相信黑娃在三岔口吃了亏,会忍气吞声善罢甘休,说不
定还会有大事要发生。
每天他都要将这个笔记本翻来看看,如果有什么进展和异常,就在栏目后面
记上一笔。看到红坝村建桥工程这项,他给晏道理打了电话:「这几天事情挺多,
一直没到村里来。」
晏道理呵呵笑道:「领导当然事情多。我说过,你不必到村里来,有什么命
令打个电话就行了,我绝对处置妥当。」自从决定修桥,晏道理对侯卫东的态度
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言听计从,再不胡搅蛮缠。
秦飞跃在离开青林镇前,搞了一个村村通电话工程,大大方便了驻村干部。
以前什么事都要到村里走一趟,如果离得远,驻村干部便苦不堪言。现在有了电
话,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用电话就可以安排。因此,所有的驻村干部都感
激前镇长秦飞跃。
签了以石坡换石桥的协议后,晏道理的心情就变得很迫切:「侯镇,这红坝
桥什么时候动工?再拖下去,暴雨季节一来,就只有等到秋季才能动工了。」
「老晏,你放心,修桥这事已经签了合同。对方是大公司,绝对不会为这点
小事毁约。」
晏道理心思多,疑心也重:「毁约这事太普遍了。如果人家觉得吃了亏,红
坝村就是白白高兴了一场。」他一直觉得用废弃的石坡来换石桥,红坝村占了大
便宜,总担心那位年轻漂亮的女老总会反悔。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
第三十二章 小村土皇帝
告别了段英,侯卫东到交通局去找朱兵。
事情办得很顺利,侯卫东取了钱,又从交通局提出了自己的皮卡车。他刚刚
拿了驾照,开着新车返回了青林镇。
分管企业的唐树刚急得嘴上都起了水疱,看到侯卫东带回来的七万块钱,如
释重负地道:「侯镇是及时雨,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
唐树刚给赵永胜汇报后,几个人在会议室开了一个小会。
粟明很发愁:「镇里资金捉襟见肘,处理田大刀石场安全事故的资金缺口仍
然不小。」
侯卫东沉吟片刻,主动说道:「我知道镇上财政紧张。赵书记,粟镇长,在
回来的路上,我想了一个方案,镇政府可以不出钱也不出力,彻底解决这次危机。」
赵永胜和粟明都瞪大了眼睛:「哦?说说看。」
「我只是有个想法,还需要回上青林一趟,跟几个人好好商议一下。」
赵永胜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和粟镇长相信你能办成这件事情。」
侯卫东走后,粟明道:「我观察了侯卫东三年,让他出马办的事情,基本上
没出过差错。」
赵永胜点点头,暗道:「此子确非池中物,我的态度还要调整。」
没有秦飞跃唱对台戏,侯卫东便是赵永胜的真正下属,赵永胜也起了爱才之
心。
侯卫东回到办公室给秦大江打了一个电话:「秦书记,你把老习和曾宪刚通
知到你家,我们商议一件事情。」
侯卫东开车上了山,当着大家的面,没有拐弯抹角:「我有个想法:田大刀
人跑了,石场还在,我们可以对田大刀石场进行安全改造。只要石场能开工,赚
的钱就可以用来支付医药费和赔偿金。现在我们每家都先拿点钱出来,存进碎石
协会的账户,一部分付两位伤员的医药费,一部分整治田大刀石场。石场重新开
业后,盈利归碎石协会。」
众人都赞成这个方案,四个石场老板各出两万凑了八万块钱。侯卫东给赵、
粟两人分别打了电话,青林镇诸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习昭勇送了三万块到医院,结了前期医疗费用,曾宪刚则立刻着手整治田大
刀石场。
侯卫东下山回到办公室,粟明就打来电话,热情地道:「卫东,你到我办公
室来一趟。」
走进镇长办公室,粟明从桌子下面拿出来一叠图纸,摊在桌上:「上次你给
我说了建新镇的想法,我很赞同。我请设计院做了新镇规划,如果能成,新镇在
全沙州都是第一流。」
侯卫东看完图纸,道:「总体上很漂亮,我有一个建议,现在沙州的新型住
宅小区里有绿化等设施,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讨论了一会儿,粟明道:「赵书记对建新镇的方案一直没有兴趣,我的意思
是曲线建镇,第一幢楼就修敬老院。这一块是你在分管,严格按照图纸的位置施
工。」
侯卫东不觉头大:「粟镇,建一座楼不难。如果搞曲线建镇,基础设施怎么
办?这一关肯定绕不过去,还是应该堂堂正正提出来,在全镇干部中达成共识。」
粟明苦着脸,此时他很能体会秦飞跃为什么要和赵永胜针锋相对了。
赵永胜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可受到年龄、学历等诸多限制,他办事偏于保守,
指导思想就是不出事。而秦飞跃从乡企局下来,雄心勃勃,一心想干大事,被党
委书记赵永胜压着,施展不开拳脚,两人最终闹僵。
侯卫东回到办公室,取出工作日记,在「重要工作」一栏,加上了「筹建敬
老院」。而场镇卫生等日常性事情,则被排在了「一般工作」一栏。
在笔记本最后面,则专门记上青林石场的事情,其中「黑娃」两个字打了一
个大问号。侯卫东始终不相信黑娃在三岔口吃了亏,会忍气吞声善罢甘休,说不
定还会有大事要发生。
每天他都要将这个笔记本翻来看看,如果有什么进展和异常,就在栏目后面
记上一笔。看到红坝村建桥工程这项,他给晏道理打了电话:「这几天事情挺多,
一直没到村里来。」
晏道理呵呵笑道:「领导当然事情多。我说过,你不必到村里来,有什么命
令打个电话就行了,我绝对处置妥当。」自从决定修桥,晏道理对侯卫东的态度
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言听计从,再不胡搅蛮缠。
秦飞跃在离开青林镇前,搞了一个村村通电话工程,大大方便了驻村干部。
以前什么事都要到村里走一趟,如果离得远,驻村干部便苦不堪言。现在有了电
话,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用电话就可以安排。因此,所有的驻村干部都感
激前镇长秦飞跃。
签了以石坡换石桥的协议后,晏道理的心情就变得很迫切:「侯镇,这红坝
桥什么时候动工?再拖下去,暴雨季节一来,就只有等到秋季才能动工了。」
「老晏,你放心,修桥这事已经签了合同。对方是大公司,绝对不会为这点
小事毁约。」
晏道理心思多,疑心也重:「毁约这事太普遍了。如果人家觉得吃了亏,红
坝村就是白白高兴了一场。」他一直觉得用废弃的石坡来换石桥,红坝村占了大
便宜,总担心那位年轻漂亮的女老总会反悔。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