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
希望没有班门弄斧。」
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反而让习惯了独处的林轻语感到了一丝难得的
舒适与安全。
她不喜欢过分的殷勤,也不适应突如其来的亲近。
凌默这种不急不躁、点到即止的欣赏,让她觉得对方更像是一位可以平等交
流的知音,而非别有所图的追求者。
画展的开幕式圆满结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凌默并没有像其他对林轻语产生兴趣的男性那样,展开
猛烈的追求攻势。
他反而像是从林轻语的生活中「消失」了一般,只是偶尔会在林晴的口中,
听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
然而,凌默的「消失」,只是一种表象。
他以一种更为隐蔽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始渗透进林轻语的生活。
他会在林轻语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对她发布的每一幅新作品或创作心得,
都给予极为专业而中肯的点评。
他从不吝啬赞美之词,但那些赞美总是能切中要害,点出作品的精妙之处,
甚至能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让林轻语在惊喜之余,也感到受益匪浅。
他也会在一些林轻语经常光顾的独立咖啡馆、艺术书店,或者小型音乐现场,
「偶然」地与她相遇。
每一次的相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只是命运的巧合。
然后,他会微笑着打个招呼,如果林轻语不忙,便会自然地坐下来,与她聊
上几句。
聊天的内容,也多半围绕着艺术、文学、音乐这些她感兴趣的话题,从不涉
及任何私人的、可能引起她不适的领域。
凌默始终扮演着一位温柔体贴、富有艺术品味的「蓝颜知己」的角色。
他细致入微地关心着林轻语的生活,却又从不逾越雷池半步。
当林轻语在创作上遇到瓶颈,情绪低落,在社交媒体上发一些消极的动态时,
凌默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并用私信送上恰到好处的鼓励与启发。
他不会说一些空泛的安慰话语,而是会分享一些相关的艺术案例,或者从一
个独特的角度,解读她遇到的困境,帮助她打开思路。
他甚至会记住林轻语在不经意间提及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喜好。
有一次林轻语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首某个独立乐队的老歌,并感慨说很喜
欢他们早期的音乐风格,可惜很多专辑都已绝版。
没过多久,凌默便通过国外的渠道,搜集到了那支乐队几张非常罕见的限量
版签名CD,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以「朋友间分享好音乐」的名义,作为一份
小礼物送给了她。
那份礼物,包装得极为用心,还附上了一张手写的卡片,上面引用了林轻语
曾经在画作旁标注过的一句诗。
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契合,如同一股温暖的潜流,
日复一日,潜滋暗长地侵蚀着林轻语心中那座坚固的冰山。
她从未遇到过像凌默这样的男人,他懂她,欣赏她,尊重她,却又保持着让
她感到安全的距离。
渐渐地,林轻语开始对凌默产生一种微妙的依赖感。
一种连她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或者说,不愿承认的情愫,正在她心湖的深
处悄然滋生。
她开始习惯性地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凌默的评论,开始期待那些「偶然」的相
遇,甚至在创作遇到困惑时,第一个想到的倾诉对象,也变成了那个总能给她带
来启发的凌默。
她心中的那座冰山,虽然依旧矗立,但最外层的冰雪,已经在凌默春雨般无
声的渗透下,开始出现细微的、不易察测的融化迹象。
而凌默,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耐心地等待着冰山彻底崩塌的那一刻。
他知道,对于林轻语这样的女子,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唯有温水煮青蛙,
才能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彻底沉沦。
(八)雨夜画室的试探-灵感的代价与身体的印记
画展的喧嚣渐渐平息,日子如同被雨水洗过的天空,恢复了惯常的宁静。
然而,在林轻语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之下,凌默的存在,如同一颗投入湖心
的石子,持续荡漾起层层涟漪。
他不再仅仅是社交媒体上那个专业的点评者,也不再是咖啡馆里偶然邂逅的
「知己」。
他以其独到的艺术见解和恰到好处的关怀,如同春雨般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林
轻语原本孤寂的生活,开始更深地介入她的创作过程,以一种冠冕堂皇的「为了
艺术」的姿态,不动声色地,一点点模糊着两人之间那道原本清晰的界限。
那是一个周日的傍晚,天空像是被泼了浓墨的宣纸,乌云沉沉地压下来,不
多时,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向大地,汇聚成一道道水幕,将整个城市笼罩
在一片朦胧的喧嚣之中。
电闪雷鸣,狂风呼啸,仿佛要将一切都吞噬。
林轻语独自在她的画室里。
画室位于一栋老式公寓的顶楼,斜顶的天窗被雨点敲打得震天响。
她穿着一件沾染了各色颜料的宽松旧T 恤,赤着脚踩在木地板上,正对着画
架上一幅半成品发呆。
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她想要表达一种极致的张力与破碎感,一种在绝望中挣
扎、在痛苦中渴望的情绪,但无论她如何尝试,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无法触及
那最核心的、最能震颤人心的部分。
颜料在调色盘上干涸又被润湿,画笔在指间徒劳地旋转,她的心绪也如同窗
外的暴雨般烦乱不堪。
就在她几乎要将画笔扔掉的时候,门铃声突兀地响了起来,在轰鸣的雷声间
隙,显得格外清晰。
林轻语蹙了蹙眉,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隐隐的意外,走过去打开了门。
这个时间,会是谁?
门外,凌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
希望没有班门弄斧。」
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反而让习惯了独处的林轻语感到了一丝难得的
舒适与安全。
她不喜欢过分的殷勤,也不适应突如其来的亲近。
凌默这种不急不躁、点到即止的欣赏,让她觉得对方更像是一位可以平等交
流的知音,而非别有所图的追求者。
画展的开幕式圆满结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凌默并没有像其他对林轻语产生兴趣的男性那样,展开
猛烈的追求攻势。
他反而像是从林轻语的生活中「消失」了一般,只是偶尔会在林晴的口中,
听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
然而,凌默的「消失」,只是一种表象。
他以一种更为隐蔽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始渗透进林轻语的生活。
他会在林轻语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对她发布的每一幅新作品或创作心得,
都给予极为专业而中肯的点评。
他从不吝啬赞美之词,但那些赞美总是能切中要害,点出作品的精妙之处,
甚至能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让林轻语在惊喜之余,也感到受益匪浅。
他也会在一些林轻语经常光顾的独立咖啡馆、艺术书店,或者小型音乐现场,
「偶然」地与她相遇。
每一次的相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只是命运的巧合。
然后,他会微笑着打个招呼,如果林轻语不忙,便会自然地坐下来,与她聊
上几句。
聊天的内容,也多半围绕着艺术、文学、音乐这些她感兴趣的话题,从不涉
及任何私人的、可能引起她不适的领域。
凌默始终扮演着一位温柔体贴、富有艺术品味的「蓝颜知己」的角色。
他细致入微地关心着林轻语的生活,却又从不逾越雷池半步。
当林轻语在创作上遇到瓶颈,情绪低落,在社交媒体上发一些消极的动态时,
凌默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并用私信送上恰到好处的鼓励与启发。
他不会说一些空泛的安慰话语,而是会分享一些相关的艺术案例,或者从一
个独特的角度,解读她遇到的困境,帮助她打开思路。
他甚至会记住林轻语在不经意间提及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喜好。
有一次林轻语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首某个独立乐队的老歌,并感慨说很喜
欢他们早期的音乐风格,可惜很多专辑都已绝版。
没过多久,凌默便通过国外的渠道,搜集到了那支乐队几张非常罕见的限量
版签名CD,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以「朋友间分享好音乐」的名义,作为一份
小礼物送给了她。
那份礼物,包装得极为用心,还附上了一张手写的卡片,上面引用了林轻语
曾经在画作旁标注过的一句诗。
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契合,如同一股温暖的潜流,
日复一日,潜滋暗长地侵蚀着林轻语心中那座坚固的冰山。
她从未遇到过像凌默这样的男人,他懂她,欣赏她,尊重她,却又保持着让
她感到安全的距离。
渐渐地,林轻语开始对凌默产生一种微妙的依赖感。
一种连她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或者说,不愿承认的情愫,正在她心湖的深
处悄然滋生。
她开始习惯性地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凌默的评论,开始期待那些「偶然」的相
遇,甚至在创作遇到困惑时,第一个想到的倾诉对象,也变成了那个总能给她带
来启发的凌默。
她心中的那座冰山,虽然依旧矗立,但最外层的冰雪,已经在凌默春雨般无
声的渗透下,开始出现细微的、不易察测的融化迹象。
而凌默,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耐心地等待着冰山彻底崩塌的那一刻。
他知道,对于林轻语这样的女子,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唯有温水煮青蛙,
才能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彻底沉沦。
(八)雨夜画室的试探-灵感的代价与身体的印记
画展的喧嚣渐渐平息,日子如同被雨水洗过的天空,恢复了惯常的宁静。
然而,在林轻语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之下,凌默的存在,如同一颗投入湖心
的石子,持续荡漾起层层涟漪。
他不再仅仅是社交媒体上那个专业的点评者,也不再是咖啡馆里偶然邂逅的
「知己」。
他以其独到的艺术见解和恰到好处的关怀,如同春雨般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林
轻语原本孤寂的生活,开始更深地介入她的创作过程,以一种冠冕堂皇的「为了
艺术」的姿态,不动声色地,一点点模糊着两人之间那道原本清晰的界限。
那是一个周日的傍晚,天空像是被泼了浓墨的宣纸,乌云沉沉地压下来,不
多时,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向大地,汇聚成一道道水幕,将整个城市笼罩
在一片朦胧的喧嚣之中。
电闪雷鸣,狂风呼啸,仿佛要将一切都吞噬。
林轻语独自在她的画室里。
画室位于一栋老式公寓的顶楼,斜顶的天窗被雨点敲打得震天响。
她穿着一件沾染了各色颜料的宽松旧T 恤,赤着脚踩在木地板上,正对着画
架上一幅半成品发呆。
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她想要表达一种极致的张力与破碎感,一种在绝望中挣
扎、在痛苦中渴望的情绪,但无论她如何尝试,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无法触及
那最核心的、最能震颤人心的部分。
颜料在调色盘上干涸又被润湿,画笔在指间徒劳地旋转,她的心绪也如同窗
外的暴雨般烦乱不堪。
就在她几乎要将画笔扔掉的时候,门铃声突兀地响了起来,在轰鸣的雷声间
隙,显得格外清晰。
林轻语蹙了蹙眉,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隐隐的意外,走过去打开了门。
这个时间,会是谁?
门外,凌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