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H小说 > 倾世并蒂莲 > 【倾世并蒂莲】10~12章(1V2 母女 小马大车)

【倾世并蒂莲】10~12章(1V2 母女 小马大车)

热门推荐:
续的诗句,更是将那种被辜负后的幽怨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

  柳轻语彻底呆住了。她看着我站在窗边的背影,那单薄的身形在阳光下仿佛
镀上了一层金边,竟让她产生了一种奇怪的错觉,仿佛站在那里的,并非一个稚
龄童子,而是一个看透世情、心怀丘壑的……成年人。

  这个认知,让她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一直以来,她都将我对她的纠缠和轻
薄,视为孩童式的蛮横与占有,从未将我视为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甚至……值得
倾慕的男子。可此刻,我所展现出的「才华」与「见识」,却彻底颠覆了她的认
知。

  那种根深蒂固的、因年龄差距而产生的轻视与隔阂,在这一刻,悄然松动了
一丝。

  接下来的日子,我依旧每日陪伴在侧,但不再仅仅是沉默的守候。我开始有
意无意地,在她面前展露更多来自前世的「诗词储备」。

  有时,是感慨秋色,信口拈来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有时,是谈及志向,便道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甚至有时,
只是看着窗外细雨,也会低吟一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这些诗句,或豪迈,或清新,或深沉,无一不是历经时光淬炼的千古名句。
每一次,都能引得柳轻语侧目不已,那双沉寂已久的、属于才女的眼睛里,渐渐
重新焕发出求知与惊叹的光彩。

  她开始主动与我交谈,虽然话题大多还是围绕着诗词。她会问我这些诗句的
出处,会与我探讨其中的意境,甚至会因为某一句诗的理解,而与我争论几句。

  她的态度,不再是最初的全然排斥与冷漠,也不再是病中那万念俱灰的死寂,
而是变成了一种复杂的、夹杂着感激、好奇、探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
…钦佩的复杂情感。

  我知道,我正在一步步地,用另一种方式,侵入她的内心世界。我在她最引
以为傲的领域,展现出了足以碾压她过往认知的「实力」,这无疑是对她最大的
吸引,也是对她那点可怜骄傲最有效的安抚。

  这一日,她的精神似乎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几分血色。午后的阳光暖融融
的,我扶着她到窗边的软榻上坐下,为她披上一件厚实的披风。

  我们隔着一张小几,几上放着清茶和几样精致的点心。气氛难得的有些宁静
祥和。

  柳轻语捧着一杯热茶,目光透过氤氲的水汽,落在我脸上,犹豫了片刻,才
轻声开口道:「你那日吟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有那些诗句……我翻遍了家
中藏书,也未曾找到出处。你……究竟是从何处学来?」

  她终于还是问出了这个盘旋在她心头许久的问题。

  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抬眼看着她,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若我说,是我梦中所得,娘子信吗?」

  柳轻语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我会给出这样一个近乎敷衍的答案。她蹙了蹙
眉,看着我那带着几分狡黠的笑容,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接话。

  「或者,」我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靠近她一些,目光灼灼地看着她那
双恢复了些许神采的眸子,压低了声音,用一种带着暧昧与诱惑的语调,缓缓吟
道,「……是看到娘子这般绝色,心有所感,福至心灵,自然而然便涌上心头了
呢?」

  「少花言巧语,小小年纪,就…是个…」她也许是想说我是好色之徒之类的
话吧,但最终还是没说出口。这是她第一次在我面前展露娇羞情态,这让我有些
受宠若惊。

  见她这副模样,我得意道:「娘子莫非忘了,为夫虽不才,那日在流芳苑,
为夫可是以实力碾压在场所有才子才女的。」

  我提及流芳苑作诗之事,她的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那日我以
一首《天净沙·秋思》惊艳全场,彻底碾压了马文远,也让她第一次正视了我的
「才华」。只是当时她被愤怒和屈辱冲昏了头脑,并未深思。如今旧事重提,在
那场真相揭露的背景下,味道已然不同。

  我见她神色变幻,知她心中定是波澜再起,那日诗会种种,与后来聚贤楼的
真相交织,恐怕早已将她过去十数年构建起的认知冲击得七零八落。她沉默着,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壁,眼帘低垂,似在消化我这半真半假的调笑与
提醒。

  室内一时静谧,唯有窗外偶尔掠过的鸟鸣,更衬得此间安宁。夕阳的余晖愈
发浓烈,将整个房间染成一片暖金色,光线透过窗棂,在她略显单薄的素色衣裙
上跳跃,也在我尚显稚嫩的锦袍上流转。

  我知不能逼得太紧,便也端起茶杯,慢饮一口,目光却依旧胶着在她身上。
她虽病体未愈,面色苍白,但那股子自骨子里透出的清冷书卷气,混合着此刻的
柔弱与迷茫,竟有种别样的吸引力,如同风雨摧折后犹自挺立的素荷,惹人怜惜,
更……引人攀折。

  良久,她终于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已没了最初的尖锐
恨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探究,一丝困惑,还有几分挥之不去的怅惘。她轻轻放
下茶杯,声音低婉:「你那日的诗……确是极好的。意境苍凉萧瑟,非亲身经历,
难有那般感触。只是……我竟不知,你小小年纪,如何能……」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一个十二岁的病弱少年,如何能作出那
般饱经沧桑、洞察世情的诗句?

  我微微一笑,并不直接回答,反而将目光投向窗外那株只剩下虬枝的老槐,
语气带着几分与她年龄不符的悠远:「诗词之道,有时未必全在年岁阅历。或许
……是魂魄里带来的印记,也或许是……梦中得了神人点化?」我转过头,重新
看向她,眼中带着一丝狡黠与难以言喻的深邃,「又或许,只是见的人多了,听
的故事多了,便也能揣摩出几分世情冷暖,人心易变。」

  我这番话说得云山雾罩,却恰好搔到了她心中的痒处。她自幼受正统教养,
何曾听过这等近乎「玄奇」却又带着几分歪理的说法?但联想到我那日碾压马文
远的诗才,以及这些时日偶尔蹦出的、她闻所未闻却精妙绝伦的诗句,她心中那
点疑虑,竟有些动摇。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