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便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从入夏的第一场遭遇战开始,到俘获蛮族首领、平定核心叛乱,前后不过两
个月。塘报上的记录简洁而凌厉,往往今日还在一处山谷设伏,三日后便已奇袭
了百里之外的敌军老巢。
待到秋风未起,他竟已解决了所有麻烦,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这才能
在一个月前,恰好出现在那片林中,救下狼狈不堪的自己。
这是何等惊人的效率!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份战功的分量,鹿清彤又翻出了去年西南乱起时的旧档。
她先抽出的,是前任太尉司马懿时期的卷宗。当时西南乱起,司马懿力排众
议,支持亲信的大将鲜于仲通领五万大军前往平叛。
那鲜于仲通也是个急于求成的性子,大军一到,不事休整,不察敌情,立刻
便发起了猛攻。结果一头扎进了百夷熟悉的崇山峻岭之中,被分割包围,拖延日
久,最终粮草耗尽,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也不得不引咎辞职,黯然下台。
紧接着,便是高俅接任太尉后的烂摊子。高俅吸取了教训,派去的将领畏葸
不前,带着大军在边境线上磨磨唧唧,瞻前顾后。结果非但没能收复失地,反而
在几次无足轻重的小规模冲突中接连败退,被百夷蚕食了更多的土地。
此事最终被严嵩一党抓住把柄,在朝堂上猛烈弹劾,龙颜大怒的皇帝赵佶直
接下旨,将高俅流放了事。
两份卷宗,两种截然不同的失败。
鹿清彤将它们摊在孙廷萧的捷报旁边,一种前所未有的明悟涌上心头。
她终于明白了。鲜于仲通代表了将帅之大忌——轻敌冒进,有勇无谋。而高
俅派去的那位,则犯了另一条兵家大忌——畏敌不前,坐失良机。
可孙廷萧,却走了第三条路。他在开春与入夏之间那段漫长的沉寂期里,究
竟做了什么?那三千兵马,是如何在这片死亡之地上,撬动了整个战局?
这才是他真正想让她看到的东西!这才是他留给她的,真正的考题!
鹿清彤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那是一种智识上被完全调动起来的兴奋
与战栗。她拿起那卷记录着孙廷萧具体布置的《平南策要》,指尖竟有些微微发
颤。
她知道,今晚,她必须去见他。而且,要带着答案去见他。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房的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带,空气中浮动的微尘
在光柱中清晰可见。鹿清彤翻开了第一页。
与她想象中金戈铁马、奇谋迭出的开篇截然不同,卷宗的前半部分,记录的
几乎都是琐碎到令人发指的民政事务。
孙廷萧率领三千骁骑军抵达西南前线大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拢前两
次战役中被打散的残部。那些如同惊弓之鸟、士气全无的败兵,被他以雷霆手段
重新整编,裁汰老弱,补充壮勇。这一点,鹿清彤能够理解,这是任何一个有能
力的将领都会做的常规操作。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完全超出了她的认知。
在完成了军队的初步整合之后,孙廷萧并没有像鲜于仲通那样急于进攻,也
没有像高俅派来的将领那样畏缩不前。他什么都没做,至少在军事上是如此。
整整三个月,从开春到初夏,他的三千骁骑军仿佛变成了工兵和仪仗队,每
日操练不休,却从不踏出防线一步。
而他本人,则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安民」之中。卷宗里详细记载着,他
派出军中书记官,走访附近州县,统计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汉人子民,开仓放粮,
予以赈济。他又派人修补被战火损毁的道路和水利设施,甚至还亲自带着亲兵,
剿灭了好几股趁火打劫的山匪。
这些,鹿清彤也勉强能理解。收拢民心,稳固后方,是兵法正道。
但卷宗继续往下写,内容就变得愈发让她心惊肉跳。他的「安民」对象,竟
然不止是天汉子民。
「……分派军医,携带药材,入百夷诸部村寨,为染时疫者诊治……」
「……以盐、铁、布匹,换取山中部落之兽皮、山货,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
「……有部落为仇家所袭,牛羊被掠,遣尉迟恭率轻骑追之,三日而还,所
获尽数归还其主……」
鹿清彤的手指停在了纸页上,指尖冰凉。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百夷诸部,在此次战事中,绝大多数都参与了叛乱,是朝廷明令征讨的敌人。
按照战时律法,他们的平民都可算作「附逆」。大军过处,不屠不掠,秋毫无犯,
已经算是天大的仁慈。
可孙廷萧在做什么?他不仅不杀,不抢,竟然还主动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治
病,和他们做生意,甚至帮他们去追讨被抢走的牛羊?
这……这不是资敌吗?!
军队打仗打的是钱粮人口,给敌人治病,让他们恢复健康,就是为敌人保留
兵源;给他们粮食和物资,就是壮大敌人的后勤。孙廷萧在朝堂上振振有词,说
他废了大力气在地方事务上,所以才奇缺文官。
鹿清彤原以为他说的是安抚汉民,却万万没想到,他安抚的,竟然还有敌方
百姓。
一个能用三千人扭转乾坤的将领,怎么会犯下如此匪夷所思、近乎通敌的低
级错误?
这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一定有她尚未看透的、更深层次的图谋。
鹿清彤强迫自己将视线从那些记录着与百夷交往的卷宗上移开,转向了另一
部分——关于他如何整顿内部的记录。
如果说孙廷萧对外的举动是匪夷所思,那他对内的手段,则更是闻所未闻。
卷宗记载,在收拢了那些残兵败将之后,孙廷萧并没有将他们与自己的三千
骁骑军区别对待。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亲自走访每一个伤兵营,深入到最底层
的士兵之中。
没有高高在上的将军仪仗,他常常只带着福伯和两名亲卫,随意地坐在某个
士兵的床头,或是篝火旁边,听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
然后便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从入夏的第一场遭遇战开始,到俘获蛮族首领、平定核心叛乱,前后不过两
个月。塘报上的记录简洁而凌厉,往往今日还在一处山谷设伏,三日后便已奇袭
了百里之外的敌军老巢。
待到秋风未起,他竟已解决了所有麻烦,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这才能
在一个月前,恰好出现在那片林中,救下狼狈不堪的自己。
这是何等惊人的效率!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份战功的分量,鹿清彤又翻出了去年西南乱起时的旧档。
她先抽出的,是前任太尉司马懿时期的卷宗。当时西南乱起,司马懿力排众
议,支持亲信的大将鲜于仲通领五万大军前往平叛。
那鲜于仲通也是个急于求成的性子,大军一到,不事休整,不察敌情,立刻
便发起了猛攻。结果一头扎进了百夷熟悉的崇山峻岭之中,被分割包围,拖延日
久,最终粮草耗尽,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也不得不引咎辞职,黯然下台。
紧接着,便是高俅接任太尉后的烂摊子。高俅吸取了教训,派去的将领畏葸
不前,带着大军在边境线上磨磨唧唧,瞻前顾后。结果非但没能收复失地,反而
在几次无足轻重的小规模冲突中接连败退,被百夷蚕食了更多的土地。
此事最终被严嵩一党抓住把柄,在朝堂上猛烈弹劾,龙颜大怒的皇帝赵佶直
接下旨,将高俅流放了事。
两份卷宗,两种截然不同的失败。
鹿清彤将它们摊在孙廷萧的捷报旁边,一种前所未有的明悟涌上心头。
她终于明白了。鲜于仲通代表了将帅之大忌——轻敌冒进,有勇无谋。而高
俅派去的那位,则犯了另一条兵家大忌——畏敌不前,坐失良机。
可孙廷萧,却走了第三条路。他在开春与入夏之间那段漫长的沉寂期里,究
竟做了什么?那三千兵马,是如何在这片死亡之地上,撬动了整个战局?
这才是他真正想让她看到的东西!这才是他留给她的,真正的考题!
鹿清彤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那是一种智识上被完全调动起来的兴奋
与战栗。她拿起那卷记录着孙廷萧具体布置的《平南策要》,指尖竟有些微微发
颤。
她知道,今晚,她必须去见他。而且,要带着答案去见他。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房的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带,空气中浮动的微尘
在光柱中清晰可见。鹿清彤翻开了第一页。
与她想象中金戈铁马、奇谋迭出的开篇截然不同,卷宗的前半部分,记录的
几乎都是琐碎到令人发指的民政事务。
孙廷萧率领三千骁骑军抵达西南前线大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拢前两
次战役中被打散的残部。那些如同惊弓之鸟、士气全无的败兵,被他以雷霆手段
重新整编,裁汰老弱,补充壮勇。这一点,鹿清彤能够理解,这是任何一个有能
力的将领都会做的常规操作。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完全超出了她的认知。
在完成了军队的初步整合之后,孙廷萧并没有像鲜于仲通那样急于进攻,也
没有像高俅派来的将领那样畏缩不前。他什么都没做,至少在军事上是如此。
整整三个月,从开春到初夏,他的三千骁骑军仿佛变成了工兵和仪仗队,每
日操练不休,却从不踏出防线一步。
而他本人,则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安民」之中。卷宗里详细记载着,他
派出军中书记官,走访附近州县,统计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汉人子民,开仓放粮,
予以赈济。他又派人修补被战火损毁的道路和水利设施,甚至还亲自带着亲兵,
剿灭了好几股趁火打劫的山匪。
这些,鹿清彤也勉强能理解。收拢民心,稳固后方,是兵法正道。
但卷宗继续往下写,内容就变得愈发让她心惊肉跳。他的「安民」对象,竟
然不止是天汉子民。
「……分派军医,携带药材,入百夷诸部村寨,为染时疫者诊治……」
「……以盐、铁、布匹,换取山中部落之兽皮、山货,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
「……有部落为仇家所袭,牛羊被掠,遣尉迟恭率轻骑追之,三日而还,所
获尽数归还其主……」
鹿清彤的手指停在了纸页上,指尖冰凉。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百夷诸部,在此次战事中,绝大多数都参与了叛乱,是朝廷明令征讨的敌人。
按照战时律法,他们的平民都可算作「附逆」。大军过处,不屠不掠,秋毫无犯,
已经算是天大的仁慈。
可孙廷萧在做什么?他不仅不杀,不抢,竟然还主动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治
病,和他们做生意,甚至帮他们去追讨被抢走的牛羊?
这……这不是资敌吗?!
军队打仗打的是钱粮人口,给敌人治病,让他们恢复健康,就是为敌人保留
兵源;给他们粮食和物资,就是壮大敌人的后勤。孙廷萧在朝堂上振振有词,说
他废了大力气在地方事务上,所以才奇缺文官。
鹿清彤原以为他说的是安抚汉民,却万万没想到,他安抚的,竟然还有敌方
百姓。
一个能用三千人扭转乾坤的将领,怎么会犯下如此匪夷所思、近乎通敌的低
级错误?
这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一定有她尚未看透的、更深层次的图谋。
鹿清彤强迫自己将视线从那些记录着与百夷交往的卷宗上移开,转向了另一
部分——关于他如何整顿内部的记录。
如果说孙廷萧对外的举动是匪夷所思,那他对内的手段,则更是闻所未闻。
卷宗记载,在收拢了那些残兵败将之后,孙廷萧并没有将他们与自己的三千
骁骑军区别对待。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亲自走访每一个伤兵营,深入到最底层
的士兵之中。
没有高高在上的将军仪仗,他常常只带着福伯和两名亲卫,随意地坐在某个
士兵的床头,或是篝火旁边,听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