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监军司里第一个公开拥兵自保的诸侯,后来虽然梁氏假意迎秉常,双方关
系表面上缓和,但是其中有多少诚意这是心照不宣的事。
现在新帝继位,大家表面上同殿称臣,相安无事了几年,但是彼此之间都知
道肯定会有算总账的一天。现在梁氏家族依旧掌握着大夏国政,挟天子令诸侯,
自己无法抵御大义的名分,只要梁氏一天不公开造反,自己就无法拒绝他们以乾
顺名义下达的命令,哪怕自己明知道他们是骄诏!所以自己才会隐忍至今。
但是现在,他们终于准备对自己动手了吗?
梁氏不除,西夏亡无日矣!我仁多氏亡无日矣!
当年梁乙埋和梁太后把持国政,甚至公然兵变幽禁国秉常。
差点激起内战,而宋军趁势大举西进,西夏险些亡国。从那时起,仁多保忠
便已经认定梁氏乃是西夏的大害。甚至后来梁氏重新迎秉常复位,仁多保忠也没
变过想法,因为那也不过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安抚反梁势力,并非真心想要归
政于李氏。
而现在,秉常以死,梁乙埋、梁太后也死了。但是新的梁氏一代仍然把持着
西夏国政,夏乾顺只是个孩子,依旧是太后临朝听政,而这太后,依旧是梁乙
埋的女儿。而梁乙埋的儿子梁乙逋更是成了新的国相,一切都和十几年前没有
别。
仁多保忠不是没有野心之辈,相反他的野心很大。梁氏现在绝汉俗汉制,用
藩礼,和辽攻宋的国策在他看来实在是倒行逆施,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转嫁国内
的矛盾,其结果必然要将西夏的国力耗尽引导向灭亡。仁多保忠一向倾慕中华文
化,甚至连西夏文字都很讨厌,在他看来西夏只有行汉制汉礼才有前途,就像辽
国一样。
辽国那麽强大都还用汉制汉礼,西夏为什麽不能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他是党项人,让他向李氏效忠他还能够接受,向梁氏
这个汉人势力屈膝他却无论如何做不到。
他一直自认为自己的才华足够为西夏国相,一直想取梁氏而代之。不过当年
老梁太后和梁乙埋都是心机深沉精擅权谋之人,姐俩人团结一致,而且掌握着
秉常这个大义的象征,仁多保忠对此无能为力。而现在梁乙逋这厮根本就是个无
能之辈,而小梁太后并不像她的姑姑那样咄咄逼人,听说两人之间颇有龌龊,自
己是否能够利用这一点呢?
如果自己的目标只定在梁乙逋这厮的身上呢?
只要自己能够取梁乙逋而代之,只要拥有足够的实力制衡之,只剩一个梁太
后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她是太后,是国乾顺的亲生母亲,想要完全扳倒她不
太现实。而且最重要的是,梁太后是个女人,她的后代却是姓李的。而梁乙逋是
个男人,他的后代还是姓梁的。真正的祸根在哪处,实在是不言而喻。
如果两人之间的矛盾自己可以挑拨利用的话……倒是颇有可取之处。姐亲
情在权力面前算个屁,在西夏这就是权利的法则。
想到这时,他不由的又想起了当年的李清,不知若是李清还活着,他会怎麽
办。
在党项人当中,仁多保忠自认为文韬武略都是佼佼者,但是平生最佩服的就
是李清,两人交情莫逆,而且还是政治盟友。别看李清是个汉人降将,但是其才
华真是堪称国士。正是他向秉常献策绝藩俗用汉制汉礼,和宋亲辽,借东朝之力
对付梁氏。只要战争平息,梁氏就再无理由把持兵权,到那时便可将权力夺还给
秉常,让秉常真正亲政。
这招可说是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系表面上缓和,但是其中有多少诚意这是心照不宣的事。
现在新帝继位,大家表面上同殿称臣,相安无事了几年,但是彼此之间都知
道肯定会有算总账的一天。现在梁氏家族依旧掌握着大夏国政,挟天子令诸侯,
自己无法抵御大义的名分,只要梁氏一天不公开造反,自己就无法拒绝他们以乾
顺名义下达的命令,哪怕自己明知道他们是骄诏!所以自己才会隐忍至今。
但是现在,他们终于准备对自己动手了吗?
梁氏不除,西夏亡无日矣!我仁多氏亡无日矣!
当年梁乙埋和梁太后把持国政,甚至公然兵变幽禁国秉常。
差点激起内战,而宋军趁势大举西进,西夏险些亡国。从那时起,仁多保忠
便已经认定梁氏乃是西夏的大害。甚至后来梁氏重新迎秉常复位,仁多保忠也没
变过想法,因为那也不过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安抚反梁势力,并非真心想要归
政于李氏。
而现在,秉常以死,梁乙埋、梁太后也死了。但是新的梁氏一代仍然把持着
西夏国政,夏乾顺只是个孩子,依旧是太后临朝听政,而这太后,依旧是梁乙
埋的女儿。而梁乙埋的儿子梁乙逋更是成了新的国相,一切都和十几年前没有
别。
仁多保忠不是没有野心之辈,相反他的野心很大。梁氏现在绝汉俗汉制,用
藩礼,和辽攻宋的国策在他看来实在是倒行逆施,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转嫁国内
的矛盾,其结果必然要将西夏的国力耗尽引导向灭亡。仁多保忠一向倾慕中华文
化,甚至连西夏文字都很讨厌,在他看来西夏只有行汉制汉礼才有前途,就像辽
国一样。
辽国那麽强大都还用汉制汉礼,西夏为什麽不能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他是党项人,让他向李氏效忠他还能够接受,向梁氏
这个汉人势力屈膝他却无论如何做不到。
他一直自认为自己的才华足够为西夏国相,一直想取梁氏而代之。不过当年
老梁太后和梁乙埋都是心机深沉精擅权谋之人,姐俩人团结一致,而且掌握着
秉常这个大义的象征,仁多保忠对此无能为力。而现在梁乙逋这厮根本就是个无
能之辈,而小梁太后并不像她的姑姑那样咄咄逼人,听说两人之间颇有龌龊,自
己是否能够利用这一点呢?
如果自己的目标只定在梁乙逋这厮的身上呢?
只要自己能够取梁乙逋而代之,只要拥有足够的实力制衡之,只剩一个梁太
后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她是太后,是国乾顺的亲生母亲,想要完全扳倒她不
太现实。而且最重要的是,梁太后是个女人,她的后代却是姓李的。而梁乙逋是
个男人,他的后代还是姓梁的。真正的祸根在哪处,实在是不言而喻。
如果两人之间的矛盾自己可以挑拨利用的话……倒是颇有可取之处。姐亲
情在权力面前算个屁,在西夏这就是权利的法则。
想到这时,他不由的又想起了当年的李清,不知若是李清还活着,他会怎麽
办。
在党项人当中,仁多保忠自认为文韬武略都是佼佼者,但是平生最佩服的就
是李清,两人交情莫逆,而且还是政治盟友。别看李清是个汉人降将,但是其才
华真是堪称国士。正是他向秉常献策绝藩俗用汉制汉礼,和宋亲辽,借东朝之力
对付梁氏。只要战争平息,梁氏就再无理由把持兵权,到那时便可将权力夺还给
秉常,让秉常真正亲政。
这招可说是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