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不慢地道:「赵之三败,其一乃是赵国新君初立,人心未定,匆
忙发兵之下,难免有人浑水摸鱼,制造赵国内乱,其二便是赵军虽是骑兵,但长
途奔袭会使粮草不济,不可久战,且领军者又是石虎,此人有勇无谋,好谋无断。
凭着自己母亲和凌枭的关系,才位列将军,无才无德,不足挂齿!其三,我
魏国民殷国富,带甲百万。只需派出一名善守武将,以逸待劳,稳住河原关隘,
我大魏便可从容应对那十万铁骑!拒敌于河套之外」。
美后问:「哦,那王司马心中可有人选?」。
「臣荐骠骑将军刘长」。
美后道:「嗯,刘长将军确实优秀,倒也不失为一个人选。其他的人呢?有
何意见?」。
这时,文官席首,一个身材矮瘦佝偻,却精神抖擞的老者来,他行礼道:
「美后娘娘容禀」。
「李司空,那你说说为何」。美后的声音有些疑惑。
李司空道:「刘长将军乃是我大魏一员猛将,对付赵军并非不合适,只是现
在西南方几郡难民聚集,很不安定,刘将军更熟悉南方,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派
刘长将军先去那里,以防民变。至于河原那边,可派林斛律老将军前去镇守!斛
律将军身经百战,杀敌无数,与代国胡兵征战多年,对付新将石虎,微臣认为不
在话下」。
「你二人说得都有道理,本宫考虑考虑」。
文官席间,一个面相憨厚,身材矮胖的老者走到殿中道:「美后娘娘,微臣
有话」。
「尚书左丞,有话尽管言明」。美后道。
「微臣认为,石虎不可小视,赵军经过赵国大将凌枭多年磨炼,实力已非当
年,他们既然赶来,必然有所准备!还是小心为上,臣以为,派大将军林擒领军
更为合适!至于西南几郡,派兵镇压即可」。
「微臣复议」。
这个时候,又一个文官走出来,他与尚书左丞站在一起,道:「微臣以为尚
书左丞所言有理,赵国这些年吞并了周边大片土地,良民和牧场,兵强马壮,凌
枭的将军幕府内更是云集兵道,法道各路人杰,一直对中原磨刀霍霍,此次来犯
我大魏,必然大有图谋,若是一意防守,不但不能驱逐敌寇,更可能会使其气焰
更加嚣张!到时候我必将会引来更大的麻烦,所以现在必须严惩!使之后怕,方
可彰显我大魏雄风!保卫我魏国子民!所以,臣也推荐大将军林擒领军抗敌」。
「四位所言,皆各有道理,这到让本宫为难了。吴尚书,你呢?你怎么看?」。
文官席中,一个老迈老者走出来,道:「微臣认为司空大人所言虽然不差,
但只侧重了表面形势,赵王虽然新立,她的母亲凌太后却是文武双全,石虎虽然
鲁莽,却有小诸葛之称的公孙立作为首席幕僚,我魏国虽然殷富,但眼下陇梁郡,
西川郡,南萍郡大旱未去,蝗灾又临,灾民遍地,饿殍伏野,我军应当快刀斩乱
麻!一举解决南北问题,派有勇有谋,杀伐果断的人领兵出征,解决战乱,以防
迟则变」。
美后沉吟片刻,问道:「吴尚书所言不差,那谁能胜此任?」。
吴尚书道:「河原那边,臣推大将军林擒为主将,车骑将军斛律山为副将!
二位将军合作多年,长短互补,此番定能打破赵军!西南几郡那边,臣推骠
骑将军刘长前去镇抚,好刀得用在刀刃上」。
美后又问:「嗯,吴尚书讲得好!田丞相,本宫看你沉默这般久,莫非富有
良策?说说你的看法?」。
文官席首,一个面色黝黑,身材中等老者缓缓起身行至殿中,道:「老臣以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
忙发兵之下,难免有人浑水摸鱼,制造赵国内乱,其二便是赵军虽是骑兵,但长
途奔袭会使粮草不济,不可久战,且领军者又是石虎,此人有勇无谋,好谋无断。
凭着自己母亲和凌枭的关系,才位列将军,无才无德,不足挂齿!其三,我
魏国民殷国富,带甲百万。只需派出一名善守武将,以逸待劳,稳住河原关隘,
我大魏便可从容应对那十万铁骑!拒敌于河套之外」。
美后问:「哦,那王司马心中可有人选?」。
「臣荐骠骑将军刘长」。
美后道:「嗯,刘长将军确实优秀,倒也不失为一个人选。其他的人呢?有
何意见?」。
这时,文官席首,一个身材矮瘦佝偻,却精神抖擞的老者来,他行礼道:
「美后娘娘容禀」。
「李司空,那你说说为何」。美后的声音有些疑惑。
李司空道:「刘长将军乃是我大魏一员猛将,对付赵军并非不合适,只是现
在西南方几郡难民聚集,很不安定,刘将军更熟悉南方,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派
刘长将军先去那里,以防民变。至于河原那边,可派林斛律老将军前去镇守!斛
律将军身经百战,杀敌无数,与代国胡兵征战多年,对付新将石虎,微臣认为不
在话下」。
「你二人说得都有道理,本宫考虑考虑」。
文官席间,一个面相憨厚,身材矮胖的老者走到殿中道:「美后娘娘,微臣
有话」。
「尚书左丞,有话尽管言明」。美后道。
「微臣认为,石虎不可小视,赵军经过赵国大将凌枭多年磨炼,实力已非当
年,他们既然赶来,必然有所准备!还是小心为上,臣以为,派大将军林擒领军
更为合适!至于西南几郡,派兵镇压即可」。
「微臣复议」。
这个时候,又一个文官走出来,他与尚书左丞站在一起,道:「微臣以为尚
书左丞所言有理,赵国这些年吞并了周边大片土地,良民和牧场,兵强马壮,凌
枭的将军幕府内更是云集兵道,法道各路人杰,一直对中原磨刀霍霍,此次来犯
我大魏,必然大有图谋,若是一意防守,不但不能驱逐敌寇,更可能会使其气焰
更加嚣张!到时候我必将会引来更大的麻烦,所以现在必须严惩!使之后怕,方
可彰显我大魏雄风!保卫我魏国子民!所以,臣也推荐大将军林擒领军抗敌」。
「四位所言,皆各有道理,这到让本宫为难了。吴尚书,你呢?你怎么看?」。
文官席中,一个老迈老者走出来,道:「微臣认为司空大人所言虽然不差,
但只侧重了表面形势,赵王虽然新立,她的母亲凌太后却是文武双全,石虎虽然
鲁莽,却有小诸葛之称的公孙立作为首席幕僚,我魏国虽然殷富,但眼下陇梁郡,
西川郡,南萍郡大旱未去,蝗灾又临,灾民遍地,饿殍伏野,我军应当快刀斩乱
麻!一举解决南北问题,派有勇有谋,杀伐果断的人领兵出征,解决战乱,以防
迟则变」。
美后沉吟片刻,问道:「吴尚书所言不差,那谁能胜此任?」。
吴尚书道:「河原那边,臣推大将军林擒为主将,车骑将军斛律山为副将!
二位将军合作多年,长短互补,此番定能打破赵军!西南几郡那边,臣推骠
骑将军刘长前去镇抚,好刀得用在刀刃上」。
美后又问:「嗯,吴尚书讲得好!田丞相,本宫看你沉默这般久,莫非富有
良策?说说你的看法?」。
文官席首,一个面色黝黑,身材中等老者缓缓起身行至殿中,道:「老臣以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