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陪伴我们一起经历的人,应
该都会无悔于那段辛苦并快乐的日子。
我们所有人都收获了可以持续终生的友谊。
时至今日,我们每年都还要聚会,彼此掌握着那金子一般的年华中,彼此最
真实最细微最有趣的秘密。
十年过去,相互凝望的眼神中,依然是一切皆已了然的默契。
就是在这段日子里,我遇到了他。
那个让我永远不再遗憾选择宁南的男生。
如果没有他,也就没了我和那群小朋友那肆意嚣张的三个月。
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畏于他的严格,雯英哭过,可心是最早发飙的一个,智
成开始怀疑人生……他只是平静地望着,然后说一句:『来,我们谈谈。』我们
时刻都有想要放弃的冲动,但每次集训前,又会觉得聚在一起是有价值的。
当一切终于结束,我们才恍然,之前的三个月,可能是大学四年里最有趣最
有意义的时光之一。
对我来说,还不止此。
他对我来说,意味着更多。
我崇拜他,在他身上,有我从小渴望,却始终只能仰望的气质。
受托而行,毫无敷衍,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专业标准,严苛训练,一
旦着手专心致志于把事做到最好;松弛有度,镇定自若,训练之余总能让人如沐
春风。
尤其是见惯风雨,坦然自若的性情,真羡慕他。
我不止一次怀疑,他和我真的是同年同届的吗?
临大事而有静气,我记得父亲第一次教给我这句话的时候,说了句他以为只
是闲话,但我却铭记于心的话:『遇到这种男孩,可以考虑嫁了。』
最后决赛时,他就坐在我身边,我突然发现,他似乎比我更紧张。
但我知道,那只是因为正在台上比赛的人,不是他自己。
能令他紧张的,不是比赛,而是我们和我们的梦想。
自此,我和他的人生轨迹重合。
也许,从见面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注定不能没有彼此。
我们涉足的,不仅是彼此的生活,更是生命。」
最后一句话,深深刺痛了齐鸿轩。尽管宋斯嘉并没有用「爱」这样的字眼,
但是这样的文字表述出来的,除了「爱」以外,还能有什么别的解释呢?
「2007年,这一年我21岁。
我有了男朋友。
不是他。
因为他有一个比我出色得多的女朋友,我欣慰于对他来讲,我是能走入他生
命中去的妹妹。
我谈了恋爱,如果这也算『大事』。
真没什么大不了,这段恋爱只延续了八个月……
当然,时间再短,该发生的事还是差不多都发生了。
我终于知道在异性怀抱中是什么感觉,也永远丢失了一样被叫做『初吻』的
东西,甚至还品尝过男生最隐秘的那种滋味。
都没什么好让人脸红心跳的,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必然会经历的东西。
我这么淡定,也算一种成长吗?」
该发生的,差不多都发生了?齐鸿轩真讨厌这些碎片式的文字,不知道最终
成型的《我的流年嘉梦》是不是也是如此,还是会写得更明白些,可现在他只能
对着这些展开联想。
「2008年,这一年我22岁。
大学毕业!
可我毫无感觉。因为我选择了直博。
暑假结束之后,我在家中收拾行囊,又搬进了学校里另一个宿舍,仅此而已。
我的本科生活结束得竟如此匆忙。匆忙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没有学士服,没有毕业照……
仅有散伙饭后的宿醉,和一个个同学不分男女的紧紧拥抱,还有哭得唏哩哗
啦以后被拍下的会被嘲笑一辈子的糗照……如果今后还会有人拿着这些照片来嘲
笑我的话。
然后,又开学。
我,就这样,研一了。
唯一能算得上与众不同的一件事,我在毕业前又恋爱了。
是不是很不走寻常路呢?
很认真,很努力地恋爱。
然后,发现,很多我本以为自己懂的,其实根本不懂。
这一年,我曾为一些最简单的事或物,由衷地开心过。
也曾为一些看似细微的事或物,真切地悲伤过。
这一年,我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不过,这就是人生,就是成长,不是吗?
这一年,他远去英伦。
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回来,不知道还会不会见到他。
尽管我们一直都保持联系,但人生不就是可能随时有一天,原本熟悉的那个
人突然永远走出了我们的视线吗?」
「2009年,这一年我23岁。
由衷地感到寂寞。
这一年,家里几乎所有没结婚的女孩,无论什么年龄,都经历了由duble到
single的转变。
既然选择了,就要微笑面对。
我以为,自己是坚强的。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
该都会无悔于那段辛苦并快乐的日子。
我们所有人都收获了可以持续终生的友谊。
时至今日,我们每年都还要聚会,彼此掌握着那金子一般的年华中,彼此最
真实最细微最有趣的秘密。
十年过去,相互凝望的眼神中,依然是一切皆已了然的默契。
就是在这段日子里,我遇到了他。
那个让我永远不再遗憾选择宁南的男生。
如果没有他,也就没了我和那群小朋友那肆意嚣张的三个月。
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畏于他的严格,雯英哭过,可心是最早发飙的一个,智
成开始怀疑人生……他只是平静地望着,然后说一句:『来,我们谈谈。』我们
时刻都有想要放弃的冲动,但每次集训前,又会觉得聚在一起是有价值的。
当一切终于结束,我们才恍然,之前的三个月,可能是大学四年里最有趣最
有意义的时光之一。
对我来说,还不止此。
他对我来说,意味着更多。
我崇拜他,在他身上,有我从小渴望,却始终只能仰望的气质。
受托而行,毫无敷衍,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专业标准,严苛训练,一
旦着手专心致志于把事做到最好;松弛有度,镇定自若,训练之余总能让人如沐
春风。
尤其是见惯风雨,坦然自若的性情,真羡慕他。
我不止一次怀疑,他和我真的是同年同届的吗?
临大事而有静气,我记得父亲第一次教给我这句话的时候,说了句他以为只
是闲话,但我却铭记于心的话:『遇到这种男孩,可以考虑嫁了。』
最后决赛时,他就坐在我身边,我突然发现,他似乎比我更紧张。
但我知道,那只是因为正在台上比赛的人,不是他自己。
能令他紧张的,不是比赛,而是我们和我们的梦想。
自此,我和他的人生轨迹重合。
也许,从见面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注定不能没有彼此。
我们涉足的,不仅是彼此的生活,更是生命。」
最后一句话,深深刺痛了齐鸿轩。尽管宋斯嘉并没有用「爱」这样的字眼,
但是这样的文字表述出来的,除了「爱」以外,还能有什么别的解释呢?
「2007年,这一年我21岁。
我有了男朋友。
不是他。
因为他有一个比我出色得多的女朋友,我欣慰于对他来讲,我是能走入他生
命中去的妹妹。
我谈了恋爱,如果这也算『大事』。
真没什么大不了,这段恋爱只延续了八个月……
当然,时间再短,该发生的事还是差不多都发生了。
我终于知道在异性怀抱中是什么感觉,也永远丢失了一样被叫做『初吻』的
东西,甚至还品尝过男生最隐秘的那种滋味。
都没什么好让人脸红心跳的,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必然会经历的东西。
我这么淡定,也算一种成长吗?」
该发生的,差不多都发生了?齐鸿轩真讨厌这些碎片式的文字,不知道最终
成型的《我的流年嘉梦》是不是也是如此,还是会写得更明白些,可现在他只能
对着这些展开联想。
「2008年,这一年我22岁。
大学毕业!
可我毫无感觉。因为我选择了直博。
暑假结束之后,我在家中收拾行囊,又搬进了学校里另一个宿舍,仅此而已。
我的本科生活结束得竟如此匆忙。匆忙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没有学士服,没有毕业照……
仅有散伙饭后的宿醉,和一个个同学不分男女的紧紧拥抱,还有哭得唏哩哗
啦以后被拍下的会被嘲笑一辈子的糗照……如果今后还会有人拿着这些照片来嘲
笑我的话。
然后,又开学。
我,就这样,研一了。
唯一能算得上与众不同的一件事,我在毕业前又恋爱了。
是不是很不走寻常路呢?
很认真,很努力地恋爱。
然后,发现,很多我本以为自己懂的,其实根本不懂。
这一年,我曾为一些最简单的事或物,由衷地开心过。
也曾为一些看似细微的事或物,真切地悲伤过。
这一年,我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不过,这就是人生,就是成长,不是吗?
这一年,他远去英伦。
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回来,不知道还会不会见到他。
尽管我们一直都保持联系,但人生不就是可能随时有一天,原本熟悉的那个
人突然永远走出了我们的视线吗?」
「2009年,这一年我23岁。
由衷地感到寂寞。
这一年,家里几乎所有没结婚的女孩,无论什么年龄,都经历了由duble到
single的转变。
既然选择了,就要微笑面对。
我以为,自己是坚强的。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