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03				
第十七章宿命之人来相会
赵青萍回到帅府,夜色已深,夏贵尚未归寝,正在书房翻阅军报。她换上一
袭轻纱寝衣,掩盖住白日偷情的痕迹,脸上带着几分刻意装出的忧色,缓步走进
书房。
夏贵抬头,见她进来,皱眉道:「青萍,这么晚了,何事?」
赵青萍轻叹一声,坐到他身旁,低声道:「老爷,妾身近日听闻城中有些闲
言碎语,说您……说您胆小如鼠,不敢与蒙古人交战,妾身听着心里难受。」她
语气柔和,带着几分试探。
夏贵闻言,老脸一沉,拍案怒道:「胡说八道!妇道人家,懂什么军机大事?
本帅镇守鄂州,焉能被这些闲话动摇!」他须发微颤,显是动了真怒,眼中却有
一丝心虚,怕这传言真在军中流传。
赵青萍早有准备,依着刘真教她的说辞,柔声道:「老爷息怒,妾身自然不
懂军务,可这些话是从城中武将妻妾口中听来的。听说襄阳之前不敢出战,被圣
上责骂,如今鞑子围城,水路将断,若咱们完全不出兵,怕是朝廷怪罪下来不好
交代。不如运些粮草,派些人马,也算给上面一个交代。」
夏贵一听,眉头微展,暗想:这妇人平日不问军务,怎地今日说得头头是道?
莫非真有人教她?他狐疑道:「你还知道这些?是谁教你的?」
赵青萍早有应对:「老爷,近日妾身与几位武将的妻妾走得近,闲聊时听她
们提起。完颜萍从襄阳而来,忧心那边局势,说得头头是道。她还说,咱鄂州水
军守城虽不济事,但攻击和辅助运输颇为便利,留着用处不大,不如派去襄阳,
运送军粮,增援兵卒,顺便打通水路。老爷若能如此,既全了朝廷颜面,又保襄
阳不失,岂不两全?」
夏贵闻言,抚须沉吟,心头疑虑渐消。暗想:完颜萍从襄阳而来,心属襄阳,
定是想为吕文德分忧。她说的倒也有理,水军守城无甚大用,若能运粮打通水路,
既应了圣旨,又不伤鄂州根本。
他点头道:「嗯,青萍此言有理。襄阳若失,鄂州也难独存。不如派水军前
去,运些粮草,也算给朝廷一个交代。」
赵青萍见他意动,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柔声道:「老爷英明。妾身
只是听她们一说,觉得有几分道理,老爷自有决断。」她起身斟了杯茶,递到夏
贵手中,眼中带着几分温柔。夏贵接过茶盏,沉吟片刻,计意已定。
次日清晨,鄂州帅府议事厅内,阳光洒入,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的面容。夏贵
端坐主位,须发斑白,目光如炬,环视诸将,沉声道:「刘承远听令!本帅命你
率本部水军两千,携新募水军八百,护送粮草,速援襄阳,打通汉水水路!此行
务必谨慎,保住粮道,助襄阳解围!」
他的语气威严有力,眼中却闪过一丝谨慎,暗想:水军出动,风险虽存,但
总好过全军压上,如此既应了襄阳求援,又不伤鄂州根本,朝廷怪罪下来,也有
个交代。
刘承远闻言,霍然起身,抱拳领命,眼中燃起战意:「末将遵命!定护粮草,
突袭鞑子水军,为襄阳解围!」他声音铿锵,透着老将的果敢。
武敦儒、武修文、完颜萍在一旁听闻,不由交换眼神,心中稍安,暗想:夏
帅终肯发兵,襄阳有望!刘真立于一侧,眼珠微转,嘴角微扬,暗道:赵氏枕边
风果然奏效,这老家伙总算松口了。
诸将交换眼神,有人低叹:「刘将军老当益壮,尽忠报国,我等惭愧。」议
事散后,夏贵挥手退众,厅中渐渐空荡。
几人回到刘府,李氏早已闻讯,又惊又怕。她年约五十,面容虽显沧桑,却
仍保留几分昔日风韵,拉着刘承远的手,泪眼婆娑:「承远!襄阳围城,鞑子十
万大军,你手上不到三千人,还有一堆新兵,去岂非送死?」她声音颤抖,眼中
满是忧惧。
刘承远抚须,沉声道:「休得胡言!为夫戎马一生,尽忠报国,乃臣子本分。
襄阳危局,鞑子封江断路,鄂州岂能坐视?襄阳若失,江淮不保!」他语气坚定,
却带着一丝不舍,拍拍李氏的手背,「夫人莫忧,我自有分寸。」
李氏抹泪,拉着刘真手:「儿啊,襄阳凶险,鞑子如狼,你父年迈,你可要
护他周全!」刘真安慰道:「母亲莫忧,孩儿有底牌在手,定保父亲平安。」他
虽嘴上轻松,心中却沉重,知此行凶险。
李氏点头,抽泣道:「你父忠心耿耿,我知劝不住。但你兄弟年幼,家中就
靠你了!」小翠在一旁抹泪,阿福低头不语。刘真强颜欢笑:「母亲放心,孩儿
定凯旋而归!」一家人围坐,话别至深夜,空气中弥漫着离愁。
次日黎明,鄂州援军出发。三千兵马顺汉水而下,船队二十余艘,旌旗猎猎,
船头立着刘承远,他白发在江风中飞扬,眺望江面,暗想:襄阳危局,水路乃关
键,此行若能打通,襄阳或可喘息。
刘真统三百新兵,暗藏火铳于舱中,心道:鞑子若来,定叫他们尝尝厉害!
神火枪乃压轴,暂不轻动。一路上,岸边狼烟四起,蒙古营寨隐现,鞑子斥候游
弋江面,士兵们心生惶恐,有人低语:「鞑子水军凶悍,我军新兵多,怕是凶多
吉少。」
刘真巡视船队,厉声喝道:「稳住!鞑子虽强,我军有备,定可破敌!」新
兵虽稚嫩,经操练后体能充沛,勉强稳住阵脚。
行至半途,汉水转弯处,水面骤窄,蒙古水军杀出!三十余艘战船如狼群扑
来,船上鞑子高喊:「杀宋狗!」箭雨如蝗,射向宋船,甲板上顿时血肉横飞,
几名士兵中箭惨叫倒地,鲜血染红江水。刘承远大喝:「迎敌!弓手反击!」
宋军船队慌乱中列阵,士兵弯弓射箭,箭矢呼啸而出,击中数名鞑子弓手,
然鞑子船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 
 
            
          
        第十七章宿命之人来相会
赵青萍回到帅府,夜色已深,夏贵尚未归寝,正在书房翻阅军报。她换上一
袭轻纱寝衣,掩盖住白日偷情的痕迹,脸上带着几分刻意装出的忧色,缓步走进
书房。
夏贵抬头,见她进来,皱眉道:「青萍,这么晚了,何事?」
赵青萍轻叹一声,坐到他身旁,低声道:「老爷,妾身近日听闻城中有些闲
言碎语,说您……说您胆小如鼠,不敢与蒙古人交战,妾身听着心里难受。」她
语气柔和,带着几分试探。
夏贵闻言,老脸一沉,拍案怒道:「胡说八道!妇道人家,懂什么军机大事?
本帅镇守鄂州,焉能被这些闲话动摇!」他须发微颤,显是动了真怒,眼中却有
一丝心虚,怕这传言真在军中流传。
赵青萍早有准备,依着刘真教她的说辞,柔声道:「老爷息怒,妾身自然不
懂军务,可这些话是从城中武将妻妾口中听来的。听说襄阳之前不敢出战,被圣
上责骂,如今鞑子围城,水路将断,若咱们完全不出兵,怕是朝廷怪罪下来不好
交代。不如运些粮草,派些人马,也算给上面一个交代。」
夏贵一听,眉头微展,暗想:这妇人平日不问军务,怎地今日说得头头是道?
莫非真有人教她?他狐疑道:「你还知道这些?是谁教你的?」
赵青萍早有应对:「老爷,近日妾身与几位武将的妻妾走得近,闲聊时听她
们提起。完颜萍从襄阳而来,忧心那边局势,说得头头是道。她还说,咱鄂州水
军守城虽不济事,但攻击和辅助运输颇为便利,留着用处不大,不如派去襄阳,
运送军粮,增援兵卒,顺便打通水路。老爷若能如此,既全了朝廷颜面,又保襄
阳不失,岂不两全?」
夏贵闻言,抚须沉吟,心头疑虑渐消。暗想:完颜萍从襄阳而来,心属襄阳,
定是想为吕文德分忧。她说的倒也有理,水军守城无甚大用,若能运粮打通水路,
既应了圣旨,又不伤鄂州根本。
他点头道:「嗯,青萍此言有理。襄阳若失,鄂州也难独存。不如派水军前
去,运些粮草,也算给朝廷一个交代。」
赵青萍见他意动,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柔声道:「老爷英明。妾身
只是听她们一说,觉得有几分道理,老爷自有决断。」她起身斟了杯茶,递到夏
贵手中,眼中带着几分温柔。夏贵接过茶盏,沉吟片刻,计意已定。
次日清晨,鄂州帅府议事厅内,阳光洒入,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的面容。夏贵
端坐主位,须发斑白,目光如炬,环视诸将,沉声道:「刘承远听令!本帅命你
率本部水军两千,携新募水军八百,护送粮草,速援襄阳,打通汉水水路!此行
务必谨慎,保住粮道,助襄阳解围!」
他的语气威严有力,眼中却闪过一丝谨慎,暗想:水军出动,风险虽存,但
总好过全军压上,如此既应了襄阳求援,又不伤鄂州根本,朝廷怪罪下来,也有
个交代。
刘承远闻言,霍然起身,抱拳领命,眼中燃起战意:「末将遵命!定护粮草,
突袭鞑子水军,为襄阳解围!」他声音铿锵,透着老将的果敢。
武敦儒、武修文、完颜萍在一旁听闻,不由交换眼神,心中稍安,暗想:夏
帅终肯发兵,襄阳有望!刘真立于一侧,眼珠微转,嘴角微扬,暗道:赵氏枕边
风果然奏效,这老家伙总算松口了。
诸将交换眼神,有人低叹:「刘将军老当益壮,尽忠报国,我等惭愧。」议
事散后,夏贵挥手退众,厅中渐渐空荡。
几人回到刘府,李氏早已闻讯,又惊又怕。她年约五十,面容虽显沧桑,却
仍保留几分昔日风韵,拉着刘承远的手,泪眼婆娑:「承远!襄阳围城,鞑子十
万大军,你手上不到三千人,还有一堆新兵,去岂非送死?」她声音颤抖,眼中
满是忧惧。
刘承远抚须,沉声道:「休得胡言!为夫戎马一生,尽忠报国,乃臣子本分。
襄阳危局,鞑子封江断路,鄂州岂能坐视?襄阳若失,江淮不保!」他语气坚定,
却带着一丝不舍,拍拍李氏的手背,「夫人莫忧,我自有分寸。」
李氏抹泪,拉着刘真手:「儿啊,襄阳凶险,鞑子如狼,你父年迈,你可要
护他周全!」刘真安慰道:「母亲莫忧,孩儿有底牌在手,定保父亲平安。」他
虽嘴上轻松,心中却沉重,知此行凶险。
李氏点头,抽泣道:「你父忠心耿耿,我知劝不住。但你兄弟年幼,家中就
靠你了!」小翠在一旁抹泪,阿福低头不语。刘真强颜欢笑:「母亲放心,孩儿
定凯旋而归!」一家人围坐,话别至深夜,空气中弥漫着离愁。
次日黎明,鄂州援军出发。三千兵马顺汉水而下,船队二十余艘,旌旗猎猎,
船头立着刘承远,他白发在江风中飞扬,眺望江面,暗想:襄阳危局,水路乃关
键,此行若能打通,襄阳或可喘息。
刘真统三百新兵,暗藏火铳于舱中,心道:鞑子若来,定叫他们尝尝厉害!
神火枪乃压轴,暂不轻动。一路上,岸边狼烟四起,蒙古营寨隐现,鞑子斥候游
弋江面,士兵们心生惶恐,有人低语:「鞑子水军凶悍,我军新兵多,怕是凶多
吉少。」
刘真巡视船队,厉声喝道:「稳住!鞑子虽强,我军有备,定可破敌!」新
兵虽稚嫩,经操练后体能充沛,勉强稳住阵脚。
行至半途,汉水转弯处,水面骤窄,蒙古水军杀出!三十余艘战船如狼群扑
来,船上鞑子高喊:「杀宋狗!」箭雨如蝗,射向宋船,甲板上顿时血肉横飞,
几名士兵中箭惨叫倒地,鲜血染红江水。刘承远大喝:「迎敌!弓手反击!」
宋军船队慌乱中列阵,士兵弯弓射箭,箭矢呼啸而出,击中数名鞑子弓手,
然鞑子船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