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5-08
五
有了充足的粮食,家中又有了多余的力量谋划更多的事情。衣食住行,现在也只有食算是暂时解决了。
穿衣方面,虽然已经在多方搜集,但家中的储藏还是在不断减少。一方面是人口增加的太快,一方面也是来源不足。几十年过来,城里衣店的衣物大多被虫蛀霉蚀,已经不成样子。偶尔才能寻到少数被打包好的,储存在密封良好仓库里的衣物,勉强还能使用。
为此,雨竹开始学习硝制兽皮,为孩子们缝制皮衣。玄意也在晨星的教导下试种了一些麻草,并跟着一本杂书里极为简略的步骤,摸索提炼纤维的方法。
两三个月,麻草就会从小苗,长到一人多高。用镰刀收割下来,去除细枝与叶片,留下笔直的长杆。煜煊让新月做了几个木槌,和玄意一起,把麻杆放在石台上敲击。从头至尾,砸出其中的汁液后,在流水中漂洗,反复数次,直到麻草里的纤维完全分离出来。略加晾晒,再放到石槽里,用加了灶灰的水浸泡数日,脱去残留的胶质,再次晒干,留下的就是可以纺作麻布的纤维。
只是,新月找了很久,也没能找到织布机的资料,几次想去医科大学的图书馆里寻找,都被煜煊否决了。
最后还是凭借煜煊对旧时代工业的理解,加上晨星的智慧,新月才磕磕碰碰地设计出一款电动织布机。纺出的麻布空隙颇大,需要数层才能挡风,又重又硬,触感又粗糙,大家都不喜欢。不过煜煊带头穿麻布制成的衣物,女孩儿们也就跟着穿了起来。
家中也种植了一些棉花,但受限于土地面积,产量有限。采摘棉球,梳理绵纤维也需要大量人工。在没有机器协作的情况下,棉布的制作远比麻布要困难得多。
所以除了少量的内衣用棉布外,其余仍是以麻布与兽皮为主。只是冬装会在麻布间填充棉絮,这倒不是很费事。
牧场的绵羊种群规模不太大,羊毛产量也比较有限,孩子们勉强能每人分到一件小羊毛背心,大人们就完全供应不上了。
等家人们都换上自制的新衣,时光仿佛倒流,眼前的景象如同到了古代。众人身上的衣物都是织物的原色,朴素简单,配上基因优化而成的冰肌雪肤,别有一番令人心动的风情。
没过两年,新的麻烦又找上门来。
村里的田地灌溉一直依赖村边的水渠。水泥砌底的渠道坚固耐用,从不让人操心。即便偶有杂物,也难以附着在平整的水泥面上,加上水流日夜冲刷,从无堵塞之虞,也没什么水草滋生。
但之前的洪水过后,许多杂物被冲入其中,水流减缓了许多。一些泥土逐渐沉积在渠底,水草便慢慢多了起来。
水草一繁盛,水流更加受阻,泥沙沉积也更是变本加厉,最终竟然将大半的沟渠都铺满了。水流变小,两侧都变成泥滩,长满了野草。水道就这么被一点点侵蚀,逐渐萎缩。
煜煊一直知道这个问题,奈何一直分身乏术,忙于更紧迫的事务,疏通水渠的事情就耽搁了。
只是今年的雨水本就不足,原本深阔浩荡的渠水竟只剩下了涓涓细流。即便已经全引入田中,庄稼还是减产了。眼看明年水道说不定会彻底堵住,再不做打算,好不容易开创的局面又要毁于一旦。
把几个年长的女儿叫来一同商议,虹影和昙香都说不出什么办法,就连晨星也眉头紧锁,沉默不言。
雅歌小声问道:”爸爸,以前的人碰到这种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啊?“
“大概会先清理掉水草,然后用挖掘机挖出泥沙运走。只是淤堵的水渠有几公里长,我们没有这么多机械和车辆。”
目前家中能够胜任机械师的也只有新月,凭她一人是没法凭空变出车队的。
“那不能把水草和泥沙堆在水渠旁边吗?”玄意接着妹妹问道。
“不行的。水渠边没有堤坝,一场大雨就会把这些东西冲回水渠里。而且即使是把这些东西堆上渠岸,也是我们难以完成的工作量。”
煜煊解释完,晨星忽然叫道:“爸爸,你说什么?什么冲回水渠里?”
“一场大雨啊,如果下雨,挖出来的东西就会被冲进水渠……”
煜煊的声音忽然断了,他转头看向晨星,正好看到女儿也看向自己,两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和喜悦。
沐清试探地问道:“你们想利用雨水把这些东西冲到下游?”
“不,不需要下雨。”晨星答道,“只要水能顺畅地流动就行。”
“拿地图来!”
雅歌跑去拿来,小心翼翼地展开。这是村周地形图,是许多年来,煜煊用炭笔一笔笔描出来的。
“看,渠道总共十几公里,水是从河里引过来的,最终会进到一个水库里。“
“我们需要先清理水渠中心的区域,让水能从上游流进来。再挖一条很浅的引水槽,水流会冲刷泥沙,把中间扩大成一条沟道。”
“这时再把两侧的泥地犁松,就能让水流慢慢把泥沙和草根都冲到水库里。“
晨星补充道:“如果这时刚好有一场大雨,说不定一夜之间就能冲干净。”
趁着秋收后天气还没转冷,全家一起出动。
先是放火将水渠里的野草烧净,接着铺好木板。家里唯一的一台履带拖拉机率先开入水渠。雨竹驾驶着皮卡车跟着进入,将沉重的铁犁从车斗中卸下,安装在拖拉机后面。
残留的水道宽不过一米,拖拉机的履带甚至不用涉水。只是行驶在软烂的泥沙上还是需要很小心,驾驶拖拉机的工作是由沐清来完成的。
煜煊事先已经在淤堵的一侧筑了个小坝,渠中的水大部分已经排干,但犁片翻出的泥土还是如胶泥一样粘黏沉重。
虹影开着新月刚修复的挖掘机,把翻开的泥土挖起来,装入渠边晨星驾驶的卡车中。
看起来效率还不错,但这些机械都已经非常陈旧了,很多零件都是新月手制的,所以挖不了多远就会停下来,让新月检修维护,更换配件。
其他人则由煜煊带领着,沿着几公里长的淤塞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
五
有了充足的粮食,家中又有了多余的力量谋划更多的事情。衣食住行,现在也只有食算是暂时解决了。
穿衣方面,虽然已经在多方搜集,但家中的储藏还是在不断减少。一方面是人口增加的太快,一方面也是来源不足。几十年过来,城里衣店的衣物大多被虫蛀霉蚀,已经不成样子。偶尔才能寻到少数被打包好的,储存在密封良好仓库里的衣物,勉强还能使用。
为此,雨竹开始学习硝制兽皮,为孩子们缝制皮衣。玄意也在晨星的教导下试种了一些麻草,并跟着一本杂书里极为简略的步骤,摸索提炼纤维的方法。
两三个月,麻草就会从小苗,长到一人多高。用镰刀收割下来,去除细枝与叶片,留下笔直的长杆。煜煊让新月做了几个木槌,和玄意一起,把麻杆放在石台上敲击。从头至尾,砸出其中的汁液后,在流水中漂洗,反复数次,直到麻草里的纤维完全分离出来。略加晾晒,再放到石槽里,用加了灶灰的水浸泡数日,脱去残留的胶质,再次晒干,留下的就是可以纺作麻布的纤维。
只是,新月找了很久,也没能找到织布机的资料,几次想去医科大学的图书馆里寻找,都被煜煊否决了。
最后还是凭借煜煊对旧时代工业的理解,加上晨星的智慧,新月才磕磕碰碰地设计出一款电动织布机。纺出的麻布空隙颇大,需要数层才能挡风,又重又硬,触感又粗糙,大家都不喜欢。不过煜煊带头穿麻布制成的衣物,女孩儿们也就跟着穿了起来。
家中也种植了一些棉花,但受限于土地面积,产量有限。采摘棉球,梳理绵纤维也需要大量人工。在没有机器协作的情况下,棉布的制作远比麻布要困难得多。
所以除了少量的内衣用棉布外,其余仍是以麻布与兽皮为主。只是冬装会在麻布间填充棉絮,这倒不是很费事。
牧场的绵羊种群规模不太大,羊毛产量也比较有限,孩子们勉强能每人分到一件小羊毛背心,大人们就完全供应不上了。
等家人们都换上自制的新衣,时光仿佛倒流,眼前的景象如同到了古代。众人身上的衣物都是织物的原色,朴素简单,配上基因优化而成的冰肌雪肤,别有一番令人心动的风情。
没过两年,新的麻烦又找上门来。
村里的田地灌溉一直依赖村边的水渠。水泥砌底的渠道坚固耐用,从不让人操心。即便偶有杂物,也难以附着在平整的水泥面上,加上水流日夜冲刷,从无堵塞之虞,也没什么水草滋生。
但之前的洪水过后,许多杂物被冲入其中,水流减缓了许多。一些泥土逐渐沉积在渠底,水草便慢慢多了起来。
水草一繁盛,水流更加受阻,泥沙沉积也更是变本加厉,最终竟然将大半的沟渠都铺满了。水流变小,两侧都变成泥滩,长满了野草。水道就这么被一点点侵蚀,逐渐萎缩。
煜煊一直知道这个问题,奈何一直分身乏术,忙于更紧迫的事务,疏通水渠的事情就耽搁了。
只是今年的雨水本就不足,原本深阔浩荡的渠水竟只剩下了涓涓细流。即便已经全引入田中,庄稼还是减产了。眼看明年水道说不定会彻底堵住,再不做打算,好不容易开创的局面又要毁于一旦。
把几个年长的女儿叫来一同商议,虹影和昙香都说不出什么办法,就连晨星也眉头紧锁,沉默不言。
雅歌小声问道:”爸爸,以前的人碰到这种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啊?“
“大概会先清理掉水草,然后用挖掘机挖出泥沙运走。只是淤堵的水渠有几公里长,我们没有这么多机械和车辆。”
目前家中能够胜任机械师的也只有新月,凭她一人是没法凭空变出车队的。
“那不能把水草和泥沙堆在水渠旁边吗?”玄意接着妹妹问道。
“不行的。水渠边没有堤坝,一场大雨就会把这些东西冲回水渠里。而且即使是把这些东西堆上渠岸,也是我们难以完成的工作量。”
煜煊解释完,晨星忽然叫道:“爸爸,你说什么?什么冲回水渠里?”
“一场大雨啊,如果下雨,挖出来的东西就会被冲进水渠……”
煜煊的声音忽然断了,他转头看向晨星,正好看到女儿也看向自己,两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和喜悦。
沐清试探地问道:“你们想利用雨水把这些东西冲到下游?”
“不,不需要下雨。”晨星答道,“只要水能顺畅地流动就行。”
“拿地图来!”
雅歌跑去拿来,小心翼翼地展开。这是村周地形图,是许多年来,煜煊用炭笔一笔笔描出来的。
“看,渠道总共十几公里,水是从河里引过来的,最终会进到一个水库里。“
“我们需要先清理水渠中心的区域,让水能从上游流进来。再挖一条很浅的引水槽,水流会冲刷泥沙,把中间扩大成一条沟道。”
“这时再把两侧的泥地犁松,就能让水流慢慢把泥沙和草根都冲到水库里。“
晨星补充道:“如果这时刚好有一场大雨,说不定一夜之间就能冲干净。”
趁着秋收后天气还没转冷,全家一起出动。
先是放火将水渠里的野草烧净,接着铺好木板。家里唯一的一台履带拖拉机率先开入水渠。雨竹驾驶着皮卡车跟着进入,将沉重的铁犁从车斗中卸下,安装在拖拉机后面。
残留的水道宽不过一米,拖拉机的履带甚至不用涉水。只是行驶在软烂的泥沙上还是需要很小心,驾驶拖拉机的工作是由沐清来完成的。
煜煊事先已经在淤堵的一侧筑了个小坝,渠中的水大部分已经排干,但犁片翻出的泥土还是如胶泥一样粘黏沉重。
虹影开着新月刚修复的挖掘机,把翻开的泥土挖起来,装入渠边晨星驾驶的卡车中。
看起来效率还不错,但这些机械都已经非常陈旧了,很多零件都是新月手制的,所以挖不了多远就会停下来,让新月检修维护,更换配件。
其他人则由煜煊带领着,沿着几公里长的淤塞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