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捧着一团无形之物。「这道理,就像
一团火。天黑了,它能给你光;天冷了,它能给你暖。这火,不在乎你是谁,是
蒙古人,还是汉人,只问你心里想不想亮堂,想不想暖和。」
她的话简单直白,让那些只知为生存挣扎的饥民们愣住了。
「你们看那孩子,」华筝的目光投向那个正在喝粥的孩童,「他为什么哭?
因为饿。给他一碗粥,他就笑了。这碗粥,就是他此刻的『火』。能让冰冷的心
暖起来,能让绝望的人活下去,这就是我们信奉的『圣火』。」
她没有提长生天,没有提任何神祇,只讲最朴素的生存与希望。
那妇人怀里被热粥一暖,原本昏昏欲睡的孩子睁开了眼,好奇地看着华筝。
妇人低下头,看着孩子的脸,眼中渐渐湿润,她抱着孩子,对着华筝的方向,
缓缓地、郑重地磕了一个头。这一拜,不是拜异族的贵人,而是拜带来希望的
「火」。
「明神在上,照我前路。」华筝伸出纤长的手指,在空气中轻轻画了一个火
焰的印记。
这一次,没有人感到困惑,那跳动的符号,仿佛就是他们心中刚刚燃起的求
生之火的模样。
阳破天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钦佩与感动。他不仅武功高绝,于教义也颇有
心得,但能与圣姑这般,将神圣的教义化作凡人能懂的言语,他自愧不如。
待饥民们腹中有了热食,眼神也恢复了些许神采。阳破天便从教众中,挑选
了两个面相最是和善的留下,对他们耳语几句。那两人便从车上取下一些简单的
草药和麻布,开始为受伤的饥民包扎伤口,口中则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圣火
如何照亮人心的故事。
车队再次启程,河谷中的人们跪倒一片,朝着车队的方向遥遥叩拜,口中念
着他们刚刚学会的词:「圣火……光明……」
华筝撩开车帘,回望那片河谷,和那两个如尘埃般融入人群的背影,久久不
语。
阳破天坐在车辕上,驱策着马匹,轻声问道:「圣姑,为何不留下一支人手
护持此地?」
华筝放下了车帘,车厢内光线一暗,也掩去了她脸上的复杂神情。
「破天,」她的声音传来,平静而深邃,「你看过了吧?」
「看过了什么?」
「这片土地,还有这片土地上的人。」华筝叹息一声,「长生天的弯刀和蒙
古的铁骑,能打下最辽阔的疆土,能让国王跪下,能让城池换旗。但刀剑,却填
不饱一个孩子空空的肚子,也暖不透一个老者冰冷的躯体。」
她顿了顿,语气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我父汗成吉思汗,我兄长蒙
哥汗,还有大汗忽必烈,他们都认为,征服便是胜利。可他们没有想过,征服之
后呢?宋朝有儒家,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他们说得天花乱坠,
最后还不是国破家亡,连百姓都保不住?」
阳破天静静地听着,他知道,圣姑此刻思量的,已是关乎天下苍生的大道。
「孔夫子的话,太远,太虚,救不了眼前这沟里的饿殍。而我们蒙古的法子,
又太硬,太冷,只会逼着更多的人拿起刀子反抗。」
华筝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车厢,望向了更远的地方,「长生天赐予我们力量,
不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新的暴君,而是要让我们带来新的秩序。」
「这秩序,便是圣火。」她的声音里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它能给绝
望的人以希望,给仇恨的人以宽恕,给饥饿的人以饱足。它不需要高深的学问,
只需要一颗愿意被点亮的本心。破天,你今天留下的那两个人,比忽必烈的一千
个怯薛军更有用。因为他们在播种,种下的是民心。」
「民心……」阳破天咀嚼着这两个字,心中豁然开朗。
「对,民心。」华筝道,「大汗不懂,他以为杀光所有反对他的人,江山就
稳固了。可他杀得完吗?一个人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因饥饿而仇恨他的人又会站
起来。他想用汉制的笼子关住汉人,却不知,当人连饭都吃不上时,什么礼法道
德,都是一纸空文。」
她微微倾身,凑近车帘,看着外面愈发荒凉的景象,眼神里却仿佛燃起了一
团无形的火焰。
「我们不能像宋朝一样,空谈仁义,却无力自保;也不能像大汗现在这样,
只信刀剑,而失了根基。我圣火教的教义,便是要在这乱世火中取栗,炼出一颗
真正的定心丸。用最朴素的善,收服最广大的人心。当天下百姓心中都有一簇不
灭的圣火时,光明自会降临,黑暗无处遁形。到那时,何愁大业不成?」
一番话,让阳破天醍醐灌顶,脊背之上竟渗出了一层细汗。他这才真正明白,
圣姑为何要舍近求远,放弃唾手可得的皇妃之尊,而选择这条看似更为崎岖的道
路。
她所谋求的,早已超越了个人情爱、家族荣辱,甚至超越了眼前的大元王朝。
她要的,是一个有光的新世界。
车队继续北行,车轮的印辙,仿佛是刻在这片苦难大地上的经文。而那两个
被留下的教众,如两颗渺小的火种,在饿狼沟的寒风中悄然摇曳,等待着燎原的
那一天。
车驾缓缓驶入开封古城的朱雀门时,华筝掀开车帘的指尖微微一顿。
这座曾号称为「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北宋故都,如今只剩下了一副宏伟的骨
架。朱红的宫墙斑驳脱落,御街两侧的商铺十之八九都钉了木板,冷风卷着枯叶
在空旷的街道上打着旋。然而,与这份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池角落、桥洞
之下、破败的庙宇里,那无处不在的、蠕动的人影。
他们聚集在一起,如潮水退去后被遗忘在沙滩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
一团火。天黑了,它能给你光;天冷了,它能给你暖。这火,不在乎你是谁,是
蒙古人,还是汉人,只问你心里想不想亮堂,想不想暖和。」
她的话简单直白,让那些只知为生存挣扎的饥民们愣住了。
「你们看那孩子,」华筝的目光投向那个正在喝粥的孩童,「他为什么哭?
因为饿。给他一碗粥,他就笑了。这碗粥,就是他此刻的『火』。能让冰冷的心
暖起来,能让绝望的人活下去,这就是我们信奉的『圣火』。」
她没有提长生天,没有提任何神祇,只讲最朴素的生存与希望。
那妇人怀里被热粥一暖,原本昏昏欲睡的孩子睁开了眼,好奇地看着华筝。
妇人低下头,看着孩子的脸,眼中渐渐湿润,她抱着孩子,对着华筝的方向,
缓缓地、郑重地磕了一个头。这一拜,不是拜异族的贵人,而是拜带来希望的
「火」。
「明神在上,照我前路。」华筝伸出纤长的手指,在空气中轻轻画了一个火
焰的印记。
这一次,没有人感到困惑,那跳动的符号,仿佛就是他们心中刚刚燃起的求
生之火的模样。
阳破天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钦佩与感动。他不仅武功高绝,于教义也颇有
心得,但能与圣姑这般,将神圣的教义化作凡人能懂的言语,他自愧不如。
待饥民们腹中有了热食,眼神也恢复了些许神采。阳破天便从教众中,挑选
了两个面相最是和善的留下,对他们耳语几句。那两人便从车上取下一些简单的
草药和麻布,开始为受伤的饥民包扎伤口,口中则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圣火
如何照亮人心的故事。
车队再次启程,河谷中的人们跪倒一片,朝着车队的方向遥遥叩拜,口中念
着他们刚刚学会的词:「圣火……光明……」
华筝撩开车帘,回望那片河谷,和那两个如尘埃般融入人群的背影,久久不
语。
阳破天坐在车辕上,驱策着马匹,轻声问道:「圣姑,为何不留下一支人手
护持此地?」
华筝放下了车帘,车厢内光线一暗,也掩去了她脸上的复杂神情。
「破天,」她的声音传来,平静而深邃,「你看过了吧?」
「看过了什么?」
「这片土地,还有这片土地上的人。」华筝叹息一声,「长生天的弯刀和蒙
古的铁骑,能打下最辽阔的疆土,能让国王跪下,能让城池换旗。但刀剑,却填
不饱一个孩子空空的肚子,也暖不透一个老者冰冷的躯体。」
她顿了顿,语气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我父汗成吉思汗,我兄长蒙
哥汗,还有大汗忽必烈,他们都认为,征服便是胜利。可他们没有想过,征服之
后呢?宋朝有儒家,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他们说得天花乱坠,
最后还不是国破家亡,连百姓都保不住?」
阳破天静静地听着,他知道,圣姑此刻思量的,已是关乎天下苍生的大道。
「孔夫子的话,太远,太虚,救不了眼前这沟里的饿殍。而我们蒙古的法子,
又太硬,太冷,只会逼着更多的人拿起刀子反抗。」
华筝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车厢,望向了更远的地方,「长生天赐予我们力量,
不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新的暴君,而是要让我们带来新的秩序。」
「这秩序,便是圣火。」她的声音里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它能给绝
望的人以希望,给仇恨的人以宽恕,给饥饿的人以饱足。它不需要高深的学问,
只需要一颗愿意被点亮的本心。破天,你今天留下的那两个人,比忽必烈的一千
个怯薛军更有用。因为他们在播种,种下的是民心。」
「民心……」阳破天咀嚼着这两个字,心中豁然开朗。
「对,民心。」华筝道,「大汗不懂,他以为杀光所有反对他的人,江山就
稳固了。可他杀得完吗?一个人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因饥饿而仇恨他的人又会站
起来。他想用汉制的笼子关住汉人,却不知,当人连饭都吃不上时,什么礼法道
德,都是一纸空文。」
她微微倾身,凑近车帘,看着外面愈发荒凉的景象,眼神里却仿佛燃起了一
团无形的火焰。
「我们不能像宋朝一样,空谈仁义,却无力自保;也不能像大汗现在这样,
只信刀剑,而失了根基。我圣火教的教义,便是要在这乱世火中取栗,炼出一颗
真正的定心丸。用最朴素的善,收服最广大的人心。当天下百姓心中都有一簇不
灭的圣火时,光明自会降临,黑暗无处遁形。到那时,何愁大业不成?」
一番话,让阳破天醍醐灌顶,脊背之上竟渗出了一层细汗。他这才真正明白,
圣姑为何要舍近求远,放弃唾手可得的皇妃之尊,而选择这条看似更为崎岖的道
路。
她所谋求的,早已超越了个人情爱、家族荣辱,甚至超越了眼前的大元王朝。
她要的,是一个有光的新世界。
车队继续北行,车轮的印辙,仿佛是刻在这片苦难大地上的经文。而那两个
被留下的教众,如两颗渺小的火种,在饿狼沟的寒风中悄然摇曳,等待着燎原的
那一天。
车驾缓缓驶入开封古城的朱雀门时,华筝掀开车帘的指尖微微一顿。
这座曾号称为「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北宋故都,如今只剩下了一副宏伟的骨
架。朱红的宫墙斑驳脱落,御街两侧的商铺十之八九都钉了木板,冷风卷着枯叶
在空旷的街道上打着旋。然而,与这份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池角落、桥洞
之下、破败的庙宇里,那无处不在的、蠕动的人影。
他们聚集在一起,如潮水退去后被遗忘在沙滩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