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割破我的喉咙,反正届时我牛皮吹破,也没脸活着了。”
芍药身子猛然一震,双眸狠狠一缩,竟然被我的军令状刺激的微微发抖。那一瞬间,她的呼吸急促,胸口剧烈起伏,仿佛整个人都被我的话逼到墙角。
她不是不满意,而是被我这份惊天的誓言生生撕开了心神。
“你——”
芍药咬紧牙关,却说不出完整的话。纤长的指尖攥得发白,像是要抓碎空气。她眼神复杂,怒意、惊惧、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狂热交织在一起。她冷冷哼了一声,声音沙哑:
“你……你这可恶的家伙!留一半,藏一半,让人不得安宁!”
她脚尖一顿,几乎像是气得要跳起来。但转瞬之间,她又强行压下这股躁动,眼底的光却愈发炽烈。那不是单纯的怀疑,而是被我的誓言勾起的强烈期待。
我看着她,唇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她此刻的模样,就像被电视剧大结局吊在半空的观众,明知时机未到,却已被情节牢牢锁死。
这种心痒难耐,比单纯的恐惧更难熬。
芍药冷声再度开口,却带着抑制不住的急切:
“好——那我便看着你,三日之内如何逼藤原道长自断其念。若你做不到——”
她的话停在唇边,没有说完。可她的眼神已昭示一切:她愿意把全部目光都压在我身上,就像追剧的女子,哪怕被折磨得心神焦躁,也舍不得移开。偏厅的空气还带着茶香与纸烛的淡烟。忽然,廊外传来沉稳而不疾不徐的脚步声。那脚步并不急切,却有一种天然的压迫感,仿佛每一步都敲在心弦之上。
芍药的身影顿时一颤,青烟般飘散在空气里,瞬息不见。她的直觉极为敏锐,不需多言我便明白来者绝非寻常之人。于是我将身子坐正,衣襟轻抚,举止恢复到使臣的端方姿态。茶盏尚在掌中轻轻摇晃,我顺手把案上放着的一卷书籍拾起,指尖翻页,仿佛全然不以为意。
木门被侍从轻轻推开,随即一个老者缓步踏入。此人约莫六旬年纪,面容却未显衰老,反而因岁月沉淀而透出一种威势。他脸型修长,颧骨略高,双眉如墨勾勒,目光狭而锐利,眼底常年浸润在权谋里的冷光让人心头一窒。他的鼻梁挺直,唇薄而紧抿,似乎随时都能吐出令人生死的冷厉言辞。
他的鬓发虽已斑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头顶戴着乌纱冠,冠上珠缨垂落,象征权贵的威仪。身上所穿的衣裳,是以紫绀为底的狩衣,胸口与袖口皆绣有盘龙与牡丹交错的纹饰,线条精细,金丝勾边,随光而动。此等服色,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者不可着。
他步履缓慢,却带着一种全场皆为臣属的自信。他并未匆忙致礼,而是先抬眼凝视我,目光锐利得仿佛要刺入心底。片刻后,他才缓缓俯身,行了一礼,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久居上位者的冷意:
“唐国大使,远涉重洋而来,真乃盛事。老夫——藤原道长,特来拜会。”
礼节无可挑剔,身段却绝不卑屈。他的语气里带着应有的尊敬,却隐隐渗出一种冷峻的不容侵犯。他是习惯操纵朝局、号令群臣的人,即便面对所谓的大唐使节,也不会轻易低头。
我合上手中书卷,轻轻放回几案。茶盏轻叩桌面,发出“叮”的一声脆响。我抬眼看向他,目光平静,语气淡然:
“原来是藤原殿下。久闻贵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藤原道长微微一笑,嘴角的弧度却冷淡克制:
“过誉了。大使殿下年纪轻轻,便受唐皇所托,不远万里而至,老夫亦是钦佩。”
他话说得平稳,却暗中带刺:一来强调我的年轻,暗示经验不足;二来以“钦佩”作托词,实则是在暗暗考量我所展现的种种是否属实。
来者不善。
我与藤原道长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成了一股无形的绳索,将厅内所有人的呼吸紧紧锁住。这是初次交锋。没有刀剑,没有喝斥,只有目光与话语间的暗流汹涌。我心头早已盘算妥当,因此语气没有半点急促。与藤原道长这样的权臣硬碰硬只会让局面僵化,倒不如借力打力,以退为进。于是我笑着顺势接过他那句“年纪轻轻”的托词,自谦一句:
“藤原大人过誉了。我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小子,此番奉天子之命远来,心里也惴惴不安。出使之事事关重大,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我神态温和,言辞谦逊,仿佛将自己置于下位。可在场众人细细品味,却只觉得这份“自谦”反倒更显不凡。毕竟身为大唐皇帝特使,我大可居高临下,此时反而虚怀若谷,更像是俯视山巅者偶尔对山下行人露出的笑容。
我轻轻抿了一口茶,接着道:
“我从馆驿诸人处略知一二,粗略知晓倭国当朝局势。藤原大人乃是天皇陛下最倚重之人,能亲临此地接待我,已是对我本人,乃至对我大唐帝国的尊重。”
说到这里,我缓缓伸手,从怀中的空间袋里取出一个华美的金属盒子。那盒子圆润雅致,表面漆成深蓝色的底色,其上描绘着金线勾勒的花卉与卷草纹样,线条精细如刻刀雕镂,却无半点瑕疵。光泽在灯火下流转,像水面泛起的涟漪。盒身边缘压印着细密的暗纹,宛如一层一层叠起的锦缎,工整而繁复。虽无珠宝镶嵌,却因那份工艺的精妙而显得格外珍奇。
四周侍从皆瞠目屏息,他们见过金银玉器,却从未见过这等既华丽又奇异的金属盒子——仿佛不是人手敲打,而是某种神秘机关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我双手奉上礼盒,郑重而缓慢,似乎在完成某种庄严的仪式。
“我大唐与贵邦久未交好,唐皇深感遗憾。因而为贵国天皇预备了一些郑重之礼。其余随行礼物,则由我亲自督办。此物便请藤原大人笑纳,不胜敬意。”
我说得恭谨,甚至刻意放低姿态,可这番话细细听来,却有古怪。因为其中隐含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正式的礼品不过寥寥,余者皆由我“个人意愿”决定。这意味着我随手在长安市集买些奇珍小玩意儿,便可当作邦交礼物送出。放在寻常的外交场合,这几乎等同于羞辱,是轻视对方国度的象征。
然而藤原道长听罢,却并未露出愠色,反倒神色冷静,双手稳稳接过那金属盒子。他低头细看,手指在盒面缓缓抚过,动作缓慢而专注。他并未急着打开,甚至没有表现出对里面所藏之物的好奇,反而全神贯注在盒子的质地、纹理与光泽上。
厅内烛火摇曳,照在他额头斑白的鬓角上,倒映在那盒子冰冷的金属面上,仿佛映出的是另一重世界。他缓缓呼吸,目光深邃,眉宇间那股常年运筹帷幄、掌控大权的威势此刻竟微微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探究与凝思。
我目光淡然落在他身上,心底却泛起一丝冷笑。很显然,他根本不在乎所谓的礼仪与羞辱——他在乎的,是那盒子本身。
[ 本章完 ]【1】【2】【3】【4】【5】【6】【7】【8】【9】【10】【11】【12】【13】
芍药身子猛然一震,双眸狠狠一缩,竟然被我的军令状刺激的微微发抖。那一瞬间,她的呼吸急促,胸口剧烈起伏,仿佛整个人都被我的话逼到墙角。
她不是不满意,而是被我这份惊天的誓言生生撕开了心神。
“你——”
芍药咬紧牙关,却说不出完整的话。纤长的指尖攥得发白,像是要抓碎空气。她眼神复杂,怒意、惊惧、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狂热交织在一起。她冷冷哼了一声,声音沙哑:
“你……你这可恶的家伙!留一半,藏一半,让人不得安宁!”
她脚尖一顿,几乎像是气得要跳起来。但转瞬之间,她又强行压下这股躁动,眼底的光却愈发炽烈。那不是单纯的怀疑,而是被我的誓言勾起的强烈期待。
我看着她,唇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她此刻的模样,就像被电视剧大结局吊在半空的观众,明知时机未到,却已被情节牢牢锁死。
这种心痒难耐,比单纯的恐惧更难熬。
芍药冷声再度开口,却带着抑制不住的急切:
“好——那我便看着你,三日之内如何逼藤原道长自断其念。若你做不到——”
她的话停在唇边,没有说完。可她的眼神已昭示一切:她愿意把全部目光都压在我身上,就像追剧的女子,哪怕被折磨得心神焦躁,也舍不得移开。偏厅的空气还带着茶香与纸烛的淡烟。忽然,廊外传来沉稳而不疾不徐的脚步声。那脚步并不急切,却有一种天然的压迫感,仿佛每一步都敲在心弦之上。
芍药的身影顿时一颤,青烟般飘散在空气里,瞬息不见。她的直觉极为敏锐,不需多言我便明白来者绝非寻常之人。于是我将身子坐正,衣襟轻抚,举止恢复到使臣的端方姿态。茶盏尚在掌中轻轻摇晃,我顺手把案上放着的一卷书籍拾起,指尖翻页,仿佛全然不以为意。
木门被侍从轻轻推开,随即一个老者缓步踏入。此人约莫六旬年纪,面容却未显衰老,反而因岁月沉淀而透出一种威势。他脸型修长,颧骨略高,双眉如墨勾勒,目光狭而锐利,眼底常年浸润在权谋里的冷光让人心头一窒。他的鼻梁挺直,唇薄而紧抿,似乎随时都能吐出令人生死的冷厉言辞。
他的鬓发虽已斑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头顶戴着乌纱冠,冠上珠缨垂落,象征权贵的威仪。身上所穿的衣裳,是以紫绀为底的狩衣,胸口与袖口皆绣有盘龙与牡丹交错的纹饰,线条精细,金丝勾边,随光而动。此等服色,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者不可着。
他步履缓慢,却带着一种全场皆为臣属的自信。他并未匆忙致礼,而是先抬眼凝视我,目光锐利得仿佛要刺入心底。片刻后,他才缓缓俯身,行了一礼,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久居上位者的冷意:
“唐国大使,远涉重洋而来,真乃盛事。老夫——藤原道长,特来拜会。”
礼节无可挑剔,身段却绝不卑屈。他的语气里带着应有的尊敬,却隐隐渗出一种冷峻的不容侵犯。他是习惯操纵朝局、号令群臣的人,即便面对所谓的大唐使节,也不会轻易低头。
我合上手中书卷,轻轻放回几案。茶盏轻叩桌面,发出“叮”的一声脆响。我抬眼看向他,目光平静,语气淡然:
“原来是藤原殿下。久闻贵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藤原道长微微一笑,嘴角的弧度却冷淡克制:
“过誉了。大使殿下年纪轻轻,便受唐皇所托,不远万里而至,老夫亦是钦佩。”
他话说得平稳,却暗中带刺:一来强调我的年轻,暗示经验不足;二来以“钦佩”作托词,实则是在暗暗考量我所展现的种种是否属实。
来者不善。
我与藤原道长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成了一股无形的绳索,将厅内所有人的呼吸紧紧锁住。这是初次交锋。没有刀剑,没有喝斥,只有目光与话语间的暗流汹涌。我心头早已盘算妥当,因此语气没有半点急促。与藤原道长这样的权臣硬碰硬只会让局面僵化,倒不如借力打力,以退为进。于是我笑着顺势接过他那句“年纪轻轻”的托词,自谦一句:
“藤原大人过誉了。我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小子,此番奉天子之命远来,心里也惴惴不安。出使之事事关重大,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我神态温和,言辞谦逊,仿佛将自己置于下位。可在场众人细细品味,却只觉得这份“自谦”反倒更显不凡。毕竟身为大唐皇帝特使,我大可居高临下,此时反而虚怀若谷,更像是俯视山巅者偶尔对山下行人露出的笑容。
我轻轻抿了一口茶,接着道:
“我从馆驿诸人处略知一二,粗略知晓倭国当朝局势。藤原大人乃是天皇陛下最倚重之人,能亲临此地接待我,已是对我本人,乃至对我大唐帝国的尊重。”
说到这里,我缓缓伸手,从怀中的空间袋里取出一个华美的金属盒子。那盒子圆润雅致,表面漆成深蓝色的底色,其上描绘着金线勾勒的花卉与卷草纹样,线条精细如刻刀雕镂,却无半点瑕疵。光泽在灯火下流转,像水面泛起的涟漪。盒身边缘压印着细密的暗纹,宛如一层一层叠起的锦缎,工整而繁复。虽无珠宝镶嵌,却因那份工艺的精妙而显得格外珍奇。
四周侍从皆瞠目屏息,他们见过金银玉器,却从未见过这等既华丽又奇异的金属盒子——仿佛不是人手敲打,而是某种神秘机关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我双手奉上礼盒,郑重而缓慢,似乎在完成某种庄严的仪式。
“我大唐与贵邦久未交好,唐皇深感遗憾。因而为贵国天皇预备了一些郑重之礼。其余随行礼物,则由我亲自督办。此物便请藤原大人笑纳,不胜敬意。”
我说得恭谨,甚至刻意放低姿态,可这番话细细听来,却有古怪。因为其中隐含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正式的礼品不过寥寥,余者皆由我“个人意愿”决定。这意味着我随手在长安市集买些奇珍小玩意儿,便可当作邦交礼物送出。放在寻常的外交场合,这几乎等同于羞辱,是轻视对方国度的象征。
然而藤原道长听罢,却并未露出愠色,反倒神色冷静,双手稳稳接过那金属盒子。他低头细看,手指在盒面缓缓抚过,动作缓慢而专注。他并未急着打开,甚至没有表现出对里面所藏之物的好奇,反而全神贯注在盒子的质地、纹理与光泽上。
厅内烛火摇曳,照在他额头斑白的鬓角上,倒映在那盒子冰冷的金属面上,仿佛映出的是另一重世界。他缓缓呼吸,目光深邃,眉宇间那股常年运筹帷幄、掌控大权的威势此刻竟微微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探究与凝思。
我目光淡然落在他身上,心底却泛起一丝冷笑。很显然,他根本不在乎所谓的礼仪与羞辱——他在乎的,是那盒子本身。
[ 本章完 ]